第一,我觉得近几年散文形式似乎比前几年要好转,比较明显的是这一界的鲁奖优秀作品的竞争力比较强很好。散文还是很有前景的。
第二,我觉得非常好的作品现在还是挺多可以拿出来像去年的余秋雨,王凯岭(音)的《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感染力、思想力都很强。
第三,我觉得现在还是单位高产、全面减产,从整个的水平来说不令人满意,就是有个别的作家和作品特别棒,整个的水平真的是不好。
第四,在整个文学创作的大格局里,散文似乎不是领先的,一定是排在后三名以内的。所以要加强。但散文的机制似乎缺乏一个很多研讨机制来促进它发展的。研讨会也比较散。
第五,理论的务虚特别地重要,《民族文学》能开这样的会特别好。具体的作品研讨太多了,理论务虚太少,这关系到艺术观念的问题。当前的文学创作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就是理念的问题。网络文学的冲击为什么这么大,就是因为读者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所以在艺术观念上不得不做理论的探讨。而我们相对来说理论太少了。所以这个会我觉得特别好。
一个艺术标准和艺术准则的问题在当前的创作是相对突出的。就是说,我们在北戴河开了一个诗歌的研讨会,研讨当前诗歌形式。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艺术的标准问题,有人提出为什么,是否要重建诗歌的标准,这个会给我的印象是每个人一个标准,就是说根本就不可能。看这个会就看到了诗歌界的形式,作品是绝对多样化的,批评家也是多样化的。诗歌和读者关系归结的时候,多元化就成为了一个弱势了。本来是在不断探索的,居然成为了弱势就在于根本就没有一个主体和均衡的概念。还是要有一些比较稳定的、经典的观念为主题,同时又多元化和多样的探索,这样的生态是比较正常的。所以这两个情况,诗歌还会继续地维持这样一个和读者比较疏远,同时观念非常自由多元的。当然散文到底是什么?如果缺乏一种批评界的声音的话是不好的。批评界已经在一个时期倡导一个主流的东西来打通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这个会非常好,而且我听了很多的发言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了解到很多的情况,非常感谢大家的贡献!
葛笑政:在座的各位有我非常尊敬的师长和朋友,我非常想跟大家讨论散文的问题,比如说虚构与非虚构,传统媒体和新传媒的问题,但时间的关系我再找机会吧。我们在短短的3个小时要梳理中国的散文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开这样一个会?就是因为在集团所属的报刊社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和生存发展当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生存状态的窘迫,比如说我们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我们一直在谈融资,这时候在所有的事情处理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哪儿?我们的优势资源在哪儿?包括我们跟投资方接触的时候,他们愿意把大笔的资金注入到我们的集团,但我们拿到了这么多钱我们要干什么?所以,所有的话题最终回归到一个核心的问题,无论是新传媒还是传统传媒,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我们再来重新看文学,所以我们集团搞了这个论坛不是散文,包括了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甚至还包括了诗歌、影视,我们是希望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文学,提高鉴赏、判断、认知等综合能力,为集团和中国文学的发展,为集团报刊社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一种水平。这就是我们这次论坛的目的。我发现各种文体中,散文如果细分的话,比其他的文体更为丰富和多样,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最后的话题是,我们希望通过提高对文学的认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感谢各位专家的参加今天的会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叶梅总结:今天的会议开得非常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会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在当今这么一个未化的时代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但深入地谈文学很少,各位的发言不仅从各自的角度而且从宏观上对散文的创作,对散文存在的问题继承和创新做了特别的阐述和梳理和特别的树立,这对艺术观念的树立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三个小时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相信今天的会议都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中国的支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谈这样一个非常有兴致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