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饥饿游戏》的第一部电影上映之前,《饥饿游戏》系列原著的第一部,就于2008年出版发行,至今已风靡欧美多年。书中对人性、政治制度、舆论宣传、正义等等都有深刻思考与揭示。该书于2010年被作家出版社引入国内,但因缺少宣传的缘故,反响并不强烈,直到电影上映才稍有改观。电影或因明星光辉招人眼球,而原著却是靠着深厚的底蕴征服读者。欣赏电影之后,不妨品味一番更加丰富,也更加完整的《饥饿游戏》的文字世界。
美国科幻小说《饥饿游戏》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她1991年就开始儿童电视剧创作,为尼科罗登儿童台创作的《克拉丽莎都知道》《谢尔比·吴的神秘档案》系列剧,获得了“艾美奖”。畅销系列小说《地下城》一经面世即备受赞誉。《饥饿游戏》系列更成为其突破性的作品,第一部自2008年9月在美国出版以来,佳评如潮,屡获大奖。由于畅销,2012年又出版了该书三部曲的合集。
《饥饿游戏》三部曲的时间设定在大灾难后的北美洲,一个自废墟建立起的国家“帕纳姆”。帕纳姆国由13个区组成。由于帕纳姆国首都凯匹特的政权极为残暴,导致13个区联合反抗,然而寡不敌众很快被且13区被消灭。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凯匹特决定让剩余的12个区每年各贡献2名12岁到18岁的贡品来参加一个电视直播节目:“饥饿游戏”。游戏没有任何规则,所有的贡品必须战斗到死,最后一个幸存者就是胜出者。
这种剧情设定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很不合理,但在作者苏珊·柯林斯构建的社会里,这种残忍的游戏已经进行70多届,在竞技场人工布置的森林、荒原中,猎杀、追踪、饥饿、伪装、智斗一次又一次上演,且都被电视现场直播到全国,每个人都必须观看,而且被当成节日一样庆祝。这无疑更加荒诞、残酷。正是这种不合常理,致使读者想要进一步探究原著背后所要阐释的意义。
《饥饿游戏》三部曲中文版由作家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2012年再度出版三部曲合集。今年,因为同名电影的上映,作家出版社再度出版了《饥饿游戏》第二版。除了对封面做出一些美化之外,第二版几乎和第一版没有任何区别。本书在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站均可购得。首府南门新华书店、友好国际书城等书店也有销售。
与简体中文版相比,台湾繁体中文版价格不菲,三部曲合集打折价265.5元,只在京东网有售。当然,如果想看英文原版,则可在亚马逊购买,三部曲平装版价格波动比较大,最贵时达到118元,便宜时也要88元,精装版售价更是高达210元。据网友提供的购买经验称,英文平装版侧缝容易开胶,翻的时候不方便,而且封面是锡纸做底,很可能会卷角。
在英国,《饥饿游戏》有儿童版和成人版之分,在亚马逊,合集儿童版售价250元,成人版则只有单册出售,价格均在100元以上。《饥饿游戏》还有“澳洲豪华版”,不过此版在国内无法购买。除英文版之外,《饥饿游戏》还被翻译成西班牙文版,在亚马逊也可以买到,只是价格昂贵,单册售价均在250元以上。
被翻译成如此多的版本在各国出售,可见《饥饿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其实不仅《饥饿游戏》畅销,由他人创作的同人作品也跟着畅销,就连介绍同名电影或电影主演的周边图书也跟着火热起来,甚至是恶搞《饥饿游戏》的作品也颇受关注,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居然还有介绍《饥饿游戏》中菜谱的书籍。
不过,据记者从《饥饿游戏》的百度贴吧和豆瓣网等处看到,虽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受众面更广,但读过英文原版以及台湾版的读者大多认为,简体中文版有些翻译十分欠妥。
翻译者耿芳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曾发表《简·爱与女性社会价值》《英汉诗歌中修辞的运用》等多篇论文,还曾译著有《战争与和平——俄罗斯帝国》。看过英文原版的网友“glaring”认为,耿芳翻译的多为论文类学术作品,翻译小说则力有不逮。《饥饿游戏》中常常出现“喽”这样的语气助词,汉语化十分严重,不符合西方语言气质。而且多处音译不当,例如“堡德”,英文原文是“pod”,其本身并不是一个无意义的词,原文中虽用来比拟其他的东西,但有精髓所在,耿芳只是简单的音译,有失水准。
同样是读过英文原版的网友“沐木汐”则质疑说:“是因为急着出版吗?怎么翻译水平这么让人不满意。”他认为,译文有些句子读起来特别艰涩,有些正反疑问句竟然没有转换成中文的表达方式。比如在第三部《嘲笑鸟》中,有很多表达惊讶和不满的“What?”居然直接翻译成了“什么?”而不是“怎么啦!”原作中的中心的统治区“Capital”更是被直接音译为“凯匹特”,令人十分不解。
还有网友对比了台湾版和大陆版书名翻译:第二部繁体版叫做《星火燎原》,而简体版叫《燃烧的女孩》,第三部繁体版名为《自由幻梦》,简体版则直译为《嘲笑鸟》,网友“挽尊”说:“简体版翻译或许更贴切,但实在太直白了,完全置第三部的内涵和‘嘲笑鸟胸针’代表的‘反抗精神’于不顾,让人看不下去。”
当然,对于简体版译文,也有网友做出比较中肯的评价,比如网友“元创”所言:耿芳是大学老师,以前是做理论研究的,第一次翻译长篇小说,因此,采用的方式就是符合原著为主,而不是以灵活为主。总体而言译者还是比较认真的。
但就记者个人阅读体验而言,简体版确实翻译得不尽如人意,对比台湾版,简体版翻译语言代入感不强,尤其是对话语句,常有游离于上下文气氛的感觉。不过即使语言稍显乏力,原著精彩的情节依旧令人回味。
虽然《饥饿游戏》三部曲在欧美火爆畅销,但在国内,其还属小众读物,书迷多在《饥饿游戏》百度贴吧中探讨情节,或撰写同人小说自娱自乐,如果不是同名电影中的大牌明星的魅力,《饥饿游戏》的影响力可能更加微弱。
记者采访了数位本土《饥饿游戏》读者,他们大多都因同名电影而对原著产生兴趣。读过原著之后,都对其中跌宕的情节大呼过瘾,更被原著深刻的内涵所震撼。他们表示,《饥饿游戏》的第一部电影显然没有完整地表达出原著的神韵,只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面。正像读者杨惠所说:“原著与电影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影中似乎更想强调媒体力量的强大,展现先进的娱乐形式带给这个社会的弊病。而在书中,对于政治、制度的描写则更多,一个充满了黑暗与反抗的时代跃然纸上。相比于原著,电影多少有些本末倒置,不知所云。”
《饥饿游戏》到底表达了什么?第一部中,女主角代替妹妹,与一位少年一同踏上饥饿游戏的征程,并最终利用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使得游戏规则更改,一起荣归故里。情节和描写中规中矩,只能说是架构了一个很棒的故事和时代体系。第二部中,男女主角参加了更加残酷的“世纪极限饥饿游戏”,男女主角成了生死对手。故事平铺直叙,但世界体系的架构更加完整宏大。第三本中,各种故事情节全部铺开,反叛者总部出现,女主角最终战胜自己选择继续前进,直到13区了凯匹特的统治。
在第三部《嘲笑鸟》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我们正处于和平时期,大家都希望以前那些可怕的事件不要再重演了。但是,所有的人想法一致,这种情况总是不会长久的。人类总是多变、愚蠢而健忘的动物,在自我毁灭方面倒是才智出众。”
尘埃落定时的一句感叹远比时刻说教来的震撼,《饥饿游戏》三部曲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没有说教,也没有树立一个崇高的道德准则。但作者用剧情和人物讲述的那些常识,真正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人性、政治制度、舆论宣传、正义中的困境提出诸多疑问,很难相信,这是一部青少年读物。当然,虽然上述这些问题很可能没有最完美的答案,但是,无须怀疑,从发问开始,便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文/本报记者李卿)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