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读季羡林散文集《幸得清欢慰平生

  我们都习惯尊称季羡林先生“季老”,季老离开十年了。最早时隐隐约约听闻过他的名字,只是远远的余音;进一步了解是在2006年,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印象最深的是,央视记者采访当时在病房的季老,老先生半躺在床上,连声说“愧不敢当”,那个画面使我心里充满感动。“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季老清癯的脸庞,慈祥的目光,恳切的话语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虽然未曾见过,却好像热热地交过了心。

  当时通过电视媒体的介绍,我只知季老是一位德高望重、治学严谨、著作等身的大学者,殊不知在语言学家、翻译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等一系列响当当的名号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散文家。

  纪念季羡林逝世10周年,散文集《幸得清欢慰平生:季羡林经典散文》上市,本书收录了季老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位独立于学者身份之外的真实的、可爱的、感性的季老。

  “清欢”二字我以为真正点题。季老百年人生饱经患难,走过了中国最动荡的几个时期。然在他的文章中,少见苦难,一眼望去,字里行间都涌溢着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他总能在平淡,甚而带点儿苦涩悲凉的日子里,寻到一丝清欢,咀嚼出甘甜怡人的滋味。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马一浮这两句诗,放在季老身上,我觉得亦贴切不过。季老见过大风大浪,识得乾坤之大,又能俯下身亲近自然,于细微处体验生活,善于发现每一寸时光含蕴的情,每一个角落遗落的美,这样的老人实在可爱、可亲、可敬。这一刻,他于我不再是高山仰止的大人物,而就是一位朴朴素素的老爷爷,在俗世里葆有一颗天真纯粹的赤子之心,一眼能望见底。我没见过自己的爷爷,总想象着他该是这个样子。

  说起季老的文字,是一绝;此一绝,不在于频频运用高深莫测的词汇,结构复杂的语句,“真”与“朴”是季老散文的两大特点——真挚淳朴,平易天然,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别具一格。

  文人似乎偏爱猫,季老尤甚,曾见过许多张季老和猫在一起的照片,他也为他的猫写下过不少文字。本书中《老猫》一文我读了又读,真好,仿佛随意地讲述着一个故事,不疾不徐,信手拈至,娓娓道来。老猫咪咪自知光景将尽,离家出走,季老遍寻无踪,令我每每思之动容(这本书封面上的那只戴着眼睛看着书荡秋千的老猫,也许就是咪咪的化身吧)。这就是所谓“大道至简”吧。

  林青霞是季老的忠实读者,也爱极了这篇文章。林青霞说,是季老的《老猫》给了她写作的信心。她没想到大学者写的散文如此朴素真诚,《老猫》用最平实的文字表达出最真诚的情感。季老的散文让林青霞懂得,写作不求华丽词藻,但求真诚表达,只有贯穿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林青霞后来出了两本随笔集,多少有季老的文字带给她的触动,才引发她写作的动机和信心。

  季老文章的风格使然,从小学生到知识分子都读之欣然。年少者读得懂,年长者能咂摸出个中滋味,各取所需,各生欢喜。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季老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及,这首诗是他的人生格言。这是一种处变不惊,宠辱偕忘的乐观精神,一种万物不萦于怀的坦荡胸怀,一种清净淡泊无与之争的人生态度。他在《八十述怀》里说,要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绝不成为行尸走肉,他的眼前依然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倏忽九十而至,他眼前的坟墓多而野百合花少了,“不管怎样,反正我是非走上去不行的,不管是坟墓,还是野百合花,都不能阻挡我的步伐……”我想只有历经遍世事沧桑,看透了人间万象的人,才有这份一往无前的生命魄力吧。

  书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辑,十数篇文章记录了季老在家乡读过的学生时代,以及后来到北京求学种种,可照见季老人生最初的成长历程;“那些背影,一个时代的侧面”里,他叙述着与李长之、陈寅恪、梁实秋、沈从文、冯友兰、老舍等于我们而言存在于传说中的人物的交往经历,写到动情处,心随所动,读之不由潸然。

  读罢全书,抚卷长叹。我想象着季老在另一个世界依然默默地喜悦地书写着“道德文章”,老猫咪咪伴他身旁,时而厮摩着他的脚面,时而跃桌伏在稿纸边,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我们虽无机会再瞻仰季老的风采,倾听他谈话之乐,但翻一翻他的书,读一点他留下的文字,体会闪动在字里行间的真知妙趣,所得也相差无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