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用全本有声书的形式还原她的成长故事,你将会在接下来的10天里,走进张爱玲的世界,体味她的谜样人生。
我们会提供此书的10天试读,10天后,如果你对接下来的内容有兴趣,可以购买十点听书会员,这里有超500本精读拆解,也有365本全本有声书。原价300元一年,现价198元1年,还可以选择30元包月,拉到文章底部即可购买。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我们希望陪伴你的同时,也帮你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力量。
慌乱的众人连忙将爱玲的姑姑找了回来,为他请了一位法国医生来治疗。医生为他清洗体内的吗啡毒素,又结合电疗按摩手足,治疗了约有三个月的光景,张廷重才渐渐好起来。从此以后,他不再敢注射吗啡,但鸦片还是难以释手。
在当时的年代,一个离了婚的女人想保留生活的品质以及自尊、坚固的社会评价和经济独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独立勇敢如黄逸梵也仍是步步难行。
不久,黄逸梵又要动身去法国了。临别时,爱玲与她在学校的门口道别。两个故作坚强的女人把悲伤压在心底,藏在眼底,用最轻松的方式告别。
只看那场景,仿似两人心里都是高兴的,没有任何牵挂的。只是当母亲的背影已走远,眼泪便如脱缰野马般奔涌而出。
母亲走了,生活中的那一部分暖色仿佛消失了,日子开始充斥着腐烂的味道,生活的品质是粗糙的。她不知道,还应该要到哪里去寻找精致和优雅。
光阴缓缓流逝,爱玲在黄氏小学读书并住校,每逢周末会被仆人接回家。闲暇时,她和弟弟喜欢去舅舅家,虽然舅舅、舅妈与父亲一样有吸食鸦片的习惯,但是她还蛮喜欢与表哥、表姐一起做手工。
出于一种小女孩的莫名矜持,她从来不敢抬起头来对上那个外国男人的脸,以至于根本不知道那人长成什么模样,只是模糊地看见惨白的皮肤。
在老师为她示范演奏的时候,她常常会留意到那白皙皮肤上的金色绒毛。白俄老师很喜欢夸奖爱玲,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让爱玲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欣喜,又有些害羞。
当老师咸湿的口水沾到她的脸颊时,她总是会礼貌地微笑,却悄悄记得被吻的位置,用手绢悄悄地擦掉。
她记得那修长的手指曾经在上面轻盈地跳跃,也想象着自己的未来会像那欢快、活泼的旋律一样充满清澈纯净的生命和希望。
她爱那洁白的琴键,不允许没有洗过的手碰上去,仿佛害怕玷污了它,并每天用一块鹦哥绿的绒布去擦拭。
不过,母亲走后,学习钢琴的路也多了很多艰辛和苦涩,每逢要交学费的时候,父亲的脸就像是一面冰冷的墙壁。
钢琴悦耳的叮叮咚咚声只能存在于梦境中。那个美得不真实的梦里,有微笑的母亲,有温暖,有蓝色、红色的墙壁,有欢声笑语……
在生活众多的小插曲中,也是有快乐的。一次,父亲为张子静请了一位讲授古文的先生。爱玲很喜欢与那位先生谈天,因为他性子温和,笑起来很亲切。
她甚至任性地从父亲那里偷出一本《海上花列传》,缠着先生用苏州话为她读们的对白。先生一脸无奈地配合,捏着嗓子模仿得惟妙惟肖,让爱玲和弟弟听了大笑个不停。
这所学校有着五十年的历史,是与圣约翰青年学校、桃坞中学同为美国圣公会设立的大学预科性质的学校。可以说,进入圣玛利亚就意味着有一只脚迈入了英美名牌大学的校门。
她的童年也有丰富的层次,许许多多的回忆,但是回味到最后,总是幻化为母亲离去的背影,和家里无所不在的鸦片气味。
假如过去的一切都是被动而无法选择的,此时她开始有了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除此之外,她还想学卡通画片,想去英国深造。总之,这就是黄逸梵式的梦想,她就是想踏着母亲的足迹,过精致而有韵味的生活。
“我自己就是离婚的人的小孩,我可以告诉你,我小时候并不比其他的小孩特别的不快乐。而且你即使样样都顾虑到小孩的快乐,他长大的时候或许也有许多别的缘故使他不快乐的。”
可是,她并没有意识到,童年的阴影其实永远在不经意的时候显现,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场景、一些事想起童年,想起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想起那个处处小心却内心倔强的自己。
时间的牧人无情地将孩子们从童年的范围内驱赶出来,逼着他们面对世界,面对磨难,面对爱恨,面对自己。
走在成长路上的女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无尽想象,期盼着世界越来越向光亮的方向走去。就像放飞了一大捧五彩斑斓的气球,她仰望天空,仿佛灵魂也随之渐行渐远。
在圣玛利亚女校的绿树红墙之内,爱玲开始了她的青春之旅。她喜欢校园的气味,那种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是却透着一股子神秘的吸引力。
在圣玛利亚女校,学生的校服就是中国旗袍。一群时尚新潮的女生,拥有着最青春的脸庞和身体,在旗袍的帮衬下娇羞地绽放着,彰显着东方少女的独特神韵。
这是一所贵族学校,以培养有中国特色的西洋淑女为目标。毕业生大多会成为政治、商业领域重要人物的太太,或是各种交际场合的明星,或是出国进行深造的资优学生。
在圣玛利亚,许多课程都是用英文教授,教师以外国人居多,以至于学生们往往讲得一口流利的外语,中文能力却捉襟见肘。
学校也设立中文科目,初中部大多聘请师范学校毕业的女教师,高中部则多为前清科举出身的老学究。老学究们经常会将作文题目定为“说立志”或者“论知耻”之类。
一位老先生在授课时摇头晃脑地讲道:“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学生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时,老先生又开口讲道:“中间一定也要好……”
爱玲平日里在学校住宿,她乐于离开那个烟雾缭绕的家,呼吸自由的空气。因为天资聪颖,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也有个十分突出的毛病,就是健忘。
张爱玲的健忘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有时忘记将鞋子摆在柜子里面,有时也会忘记交作业,以至于她最常见的台词就是“我忘了”。若干年后,爱玲的同学们回忆起来,还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起她当时的动作和神情。
尽管爱玲的家世也不错,不过在一所欧式的贵族学校里,她显然就是其中的灰姑娘。在花枝招展的同伴面前,她觉得自己是暗淡的,没有光彩的。
为此,她的脸上总挂着一种与年纪并不相符的伤感与落寞,仿佛自己被隔绝于尘世之外,以另外一种频率生活着。
好在,爱玲在这时遇到了一位十分喜欢的国文老师。这位汪宏声先生为人善良、平和,并且教法十分新颖。
与老学究式的八股理念不同,汪先生就任以后,将课程大幅度整改,并在图书馆为学生们添购了许多新书,鼓励大家加强课外阅读,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们去发表自己的作品。
爱玲记得,在第一堂作文课上,汪宏声先生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两个标题:“学艺叙”、“幕前人语”。
所谓“学艺叙”,就是让学生们把在学习绘画、钢琴或者舞蹈时的感受和趣事记录下来;而“幕前人语”,就是影评,写出对喜欢的电影的感想。任何体裁和任何写法都可以,学生们的思路将不受任何限制。
与“说立志”和“论知耻”这样的题目比起来,学生们无疑觉得现在的作文课充满了新鲜感,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不必再端着架子写些寡味的八股文章了,于是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在新鲜之余,学生们冥思苦想,一副绞尽脑汁的痛苦状,仿佛写惯了八股文章,失去了自我叙事的能力。
下课时,作文本全部收了上来。在批阅的过程中,汪先生苦恼地发现,每个人都只写了大概二三百字,完全处于凑字的状态,没有什么思想可言。
不过,在众多作业之中,汪先生还是发现了一篇鹤立鸡群的文章,名为《看云》,行文自然不造作,但又流露出旖旎动人的味道,简直不像是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
从此之后,汪先生便对这位有才华的女生格外注意起来。那瑰丽的文风使他产生了浓浓的好奇,究竟这位“张爱玲”同学是何等样貌和气质呢?
在发回作业的那天,汪先生在讲台上点名,点到名字的同学到讲台上取分数。“张爱玲!”点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汪先生抬起了头。
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位面无表情的孤傲少女站了起来,她并不算漂亮,也不时尚,体态高瘦,但是浑身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气场。
他说:“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这样去写文章,情感要是真实的,不要总是被局限在过去的框框中,不敢逾越。像爱玲那样的作文,才称得上是文章。”
面对老师的夸奖,爱玲的神情是僵硬而不自然的。但不可否认,那时她是骄傲的,在所有人赞赏的目光中,她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从那以后,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找到了真实抒发情感的新写法。
其实,早在汪先生夸奖爱玲之前,她已经在学校的《凤藻》年刊上发表过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不幸的她》,还有用英文撰写的两篇小品文《牧羊者素描》、《心愿》。
在《不幸的她》中,一个热爱自由的年轻女孩,为了追求独立而四处漂泊,爱玲表现出了超出年纪的成熟与早慧。
在另外一篇发表在《凤藻》上的散文《迟暮》中,她第一次描写了母亲,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已经不再只关注到母亲偶像般的美丽与光环,她敏锐地观察到了母亲独立、美丽、坚韧背后的孤独与无力。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字里行间丝丝缕缕的悲伤气息,完全表现了一位迟暮美人的清冷生活。在爱玲的心里,她已经洞察到了母亲最深沉的无奈。
在汪先生的鼓励和引导下,爱玲的文章越写越妙。他还组织了课外活动“国光会”,并出版了一本《国光》杂志,希望更加活跃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在投给《国光》的稿件中,一篇《霸王别姬》激起了千层热浪。汪先生在课堂上介绍了历史小说《项羽本纪》,爱玲在这本书中寻找到了灵感,挥就一篇《霸王别姬》,令全校师生都大加赞赏。
女人若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结局往往是迷失自我。爱玲笔下的虞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可是霸王只认为她是自己一个宠爱的妃子,并不在乎她的具体感受,文章中有很多心理独白。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装,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暗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
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
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
人人都知道虞姬的死是为了殉情,但爱玲却更多地赋予这个人物自尊、自立、自主的特质。她的死是源于对自身价值的思索,而这样的选择也是爱玲内心深处最赞赏的。
汪先生也熟悉她这样的脾气,只能无奈地催要稿件。可就连这样一篇《霸王别姬》也被爱玲分了上下两个部分,当成两次作业交上来,或许干脆以一句最经典的“我忘啦”作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