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 中篇散文:八千里路(9)

  十年间,国家建设了5条云端上的电力天路,青藏联网、新甘石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以及阿里联网。

  这5条电力天路,我穿越采访了4条,8000多里路程,3600多个日夜,在我国行路最难的青藏线,送电工上去了;在我国行路最险的川藏线,送电工上去了;在我国行路最难最险的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交错的横断山,送电工也上去了,为青藏、新甘石、川藏、藏中编织了纵横交错的强劲电网,点亮了藏区牧民的新生活。

  前往西藏昌都,航班行走云端,机翼下均匀排列着几乎一样形状的大小雪山,岁月浊蚀的峰巅,突兀诡异。关于昌都,有这样的描述:水草肥美牧场辽阔,麦浪起伏良田千顷。等飞机安全降落邦达机场,除了周围的皑皑白雪,我并没有目睹到想象的惊喜。航班播报:“女士们,先生们,飞机已安全降落邦达机场,机场温度零下5摄氏度……”而这时节早已过了谷雨。海拔4400多米的邦达机场被称为“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我缓缓走下舷梯,却像登高或负重前行。经过青藏联网、新甘石联网工程,对高原的畏惧已经降低不少,当我踏上越野车翻越年拉山,萦绕云雾、俯冲幽谷,肠胃的冲撞与大脑的跌宕依然苦不堪言。

  昌都少青翠、多峥嵘,层峦叠嶂,在疾风的吹彻中,山崖上片片经幡尚透出一丝生机。这个古茶马古道的藏东门户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自清末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一直是藏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商贸往来的枢纽,线多千米的川藏联网工程的终端500千伏澜沧江变电站就安家在这里,是国家第3条电力天路工程。昌都的春天来得晚,到了每年的五月份,才目睹鹅黄吐翠、小花点缀,然后唤醒葱绿。在昌都,我走过她的街巷,目光掠过木屋后面的残垣断壁,去捡拾这个吐蕃时期东女国与苏毗王国的历史印痕或者传承的碎片。我更多看到的是石墙上残留的壁画,或堆砌些像贡唐塔状的一个个鹅卵石堆,或玛尼石刻,却也分不清年月。

  到昌都采访川藏联网工程,我常常在日暮黄昏中游走,走近昌都,去看一看她的样子。中午是不去的,昌都街头的大太阳白花花,晃得人要眯起双眼,这期间我是知道的,过不了多久,便会狂风怒作、呼啸而至。有时,天空会突然黯淡下来,卷起漫天黄尘,下起冰雹或飘起雪花,而转瞬间,天气依旧晴好。我也会选择烟雨霏霏的雨天,看如丝的细雨在飘摇的格桑花中诗意地挥洒,再看那受了滋润的花瓣颤巍地摇曳。就这样,不急不躁,随意地走着,或驻足张望,或行走寻觅,只要愿意,总有喜欢的景致。其实,雨中独行很惬意,若雨不大,也无需伸展雨具,看雨中过往的匆匆步履。昌都的行人大多项戴佛珠,手持念珠,念念有词,由他们身边经过,或看着朝圣跪拜的僧人,便有敬畏油然而生,血液快了流速,心跳快了节奏,而他们则一腔赤诚、一脸宁静,走着自己该走的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虔诚之至。有时,我也来到扎曲和昂曲汇合而成的澜沧江源头广场,于此游走,遥想一河江水历经的磨难与坎坷、流径的艰辛与曲折。在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穿越的茶马古道,你会感到它有时舒缓清澈、有时激越浓浊,乐此不疲,一直这么流着,然后,从中国到国外,越过老挝和缅甸、泰国与越南,最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南海。

  进入雨季的藏东,绵绵细雨说下就下,而雨一停,高原上的浮云超低空涌动,澜沧江源头广场图腾峰巅的雄鹰仿佛扶摇而上、直插苍穹。平日里,昌都的街头,高山野生菌总有叫卖,我惊羡它的生长环境,例如可以自由呼吸的高山流水,随意为之的湛蓝天空,至于它的营养成分倒是想得不多。有时,我会选一些个头不大、身材匀称、保存完好的松茸,把黝黑的胞衣清理干净,存放酒店的冰箱,待回川的时候带上。在广场的杨柳岸,目睹周边的麻将和茶、火锅与串串,感觉昌都的饮食习惯与四川成都无异,惟有康巴汉子更彪悍,更彪悍的还有他们的舞蹈。在昌都,每天晚上的解放广场,新闻联播过后,巨幕荧屏便开始播放高亢热烈的康巴歌舞,彪悍伟岸的汉子与曼妙优雅的女子便牵手于此,跳起欢快的雪山朗玛,会蔓延偌大广场的中间区域。如果你出差昌都或到昌都旅游观光,就可真正感受到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生态持续良好的新昌都已经呈现。解放70年来,昌都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1950年昌都刚刚解放的时候,所在地仅仅是澜沧江源头一座房屋低矮、道路泥泞、发展滞后的高原小镇。目前,全市人口已达到78万人,城镇人口达23.2万人。其中,昌都市所在地人口近10万人。

  采访川藏电力天路,是要到现场深入生活的,在昌都采访了澜沧江变电站,一路向南到察雅与芒康区段,查看工程最后一个标段的线路工程,东走烟多、荣周、香堆三镇以远。在远离国道与省道的乡村公路,工程物资运输车辆驶过,便有烟雾升腾,很像制造了一个雾瘴,待烟气消退,山道峰回路转,车已远去。这里的幽深峡谷是澜沧江的分流,水流下切加深。行走河谷,仰望是山,山露峥嵘、虎视眈眈;攀上基塔,为之四顾,四顾如原、苍茫高远。这时的藏东,秋日明净,天气晴好,河水在激越中咆哮沸腾,却也素湍绿潭,水是可以食用的,工程沿线除了供应部分饮用水外,大多取河水生活之需。夜宿察雅,晚,月色如水,清澈透亮;夜,狗吠如潮,喧嚣四起。倚窗而望,藏獒般的流浪狗占据了街头与酒店广场,察雅的夜竟然成了狗的夜市,它们一直吵到午夜过后,待天亮,或慵懒散去,或蜷局街头睡起懒觉。电话闹铃的时候,就感觉刚刚入睡。早饭后,环山而望,却目睹了日月同辉。西山云端的岭头,有一片绿荫和寥落的植物,后边住几户人家,月亮就挂在他们的宅院,另一边的峰巅释放出橘黄色的缎带与线条,接着就有火球跃出雪峰飘飞的经幡,彩霞漫天,转瞬便日出三竿,金光闪烁。

  这一天,越野车在岭峰或河谷穿越,一会儿雪山云端,一会儿又从突兀诡异的山峦迂回沟壑,就像航班起降,忐忑不断,一路上总是如此反复。先前,连接川藏、滇藏、青藏多为这样的茶马古道,传承并延续千年。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密切联系并改变着西藏偏远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促进了西藏和内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共同发展,成为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并延伸到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海岸。2013年3月,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康藏高寒,大多区域为高海拔地区,需要摄入高热量的脂肪,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而缺少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这就需要茶,它既可分解脂肪,又能防燥热,所以藏区百姓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并不产茶;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却供不应求,而藏区则产良马,具有茶马互补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于是,藏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日用器皿等,便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河谷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并且发展为公路、铁路的战略要道。同时,西北、西南的青藏联网、川藏联网两条电力天路跨越千余公里,把电力能源源源不断输送西藏,把西藏孤网与内地相连,后来,又建设了阿里联网。

  在川藏联网工程沿线,遇到可以借宿的藏民居,是让送电工庆幸的事。川内送电工的一部分驻点就设在藏民的家里,见我们到访,房东邀请我们步入厅堂,喝酥油茶,品尝奶酪和大块儿风干的生牦牛肉。以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部落贵族宴请宾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面总是心向往之,曾经遥远的场景,今天就发生在身边,西藏其实并不远。主人拿藏刀剥开上面的脂肪,轻轻切下一块儿,让我品尝。入口细嚼,竟然和熟的一样美味。我滋而有味吃得高兴,主人慈眉顺目笑得开心,他还说:“能住我家,很荣幸,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多的。欢迎你还能到我家做客,扎西德勒!”房东还请我们参观他们的祭拜的经堂,并讲解神态各异的唐卡画神。离开施工驻点的山地人家,越野车在崎岖蜿蜒中穿越,在茶马古道上,送电工党员服务队已经为拓宽的山涧古道更换了全新的钢架桥。一次短暂的采访,也仅川藏联网工程昌都区域的一些片段,觉事物美或可赞,源于唤起的内心震撼,然而一文纵妙笔生花,也难详尽其意,做新闻,想到的人与文字,懒散于笔端,心中总会不安的。扎西德勒,川藏联网!工程施工高峰期近20000人鏖战藏区高原,有4成参战员工难以适应高原施工环境而被迫撤回替换,在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川藏线,也只有中国电网人有这种坚韧和毅力,行走云端,俯瞰苍穹。而一个投资60多亿、几百年也收不回成本的点亮藏区工程,也只有中国北京有如此魄力,挥毫“准建”,这就是中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也是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席运生,笔名千里,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蓉漂往事》《老家河南》、散文集《幸福碎片》,供职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党委宣传部。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