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颁奖活动在丰子恺先生故里——桐乡市石门镇隆重举行。
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吴义勤,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祝亚伟,中华书局党委、总经理周清华,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艾伟,文艺报社总编辑梁鸿鹰,丰子恺研究会高级顾问、招商局集团前副总裁胡政,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汪家明,散文杂志社主编汪惠仁,梁衡、刘亮程、刘醒龙、冯秋子、王剑冰等获奖作家,以及丰子恺先生后人等在内的100余位嘉宾出席了颁奖典礼。
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在2020年9月1日—2020年11月20日期间进行了征稿,共收到散文作品6465篇,创下了历届新高,众多当代散文名家踊跃参赛,产生了一批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散文作品,显示出丰子恺在当代的影响力和丰子恺散文奖的独特魅力。经组委会组织吴义勤、邱华栋等12位业内专家初评、终评、审定,最终评选出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1名,获奖作品为梁衡的《常州城里觅渡缘》;散文奖5名,分别为刘亮程的《大地上的家乡》、彭程的《隐去的背影》、刘醒龙的《文学的真相》、冯秋子的《寂静之声》、王剑冰的《大河至上》;评委奖10名,分别为耿立的《见龙在田》、高洪雷的《逆风招展的旗帜》、范晓波的《成千上万种春天》、李青松的《八月炸》、李晓君的《只手之声》、周蓬桦的《竹:完整或残缺的器皿》、胡竹峰的《惜字亭下》、向迅的《时间城堡》、谈雅丽的《红水河之声》、汗漫的《槜李记》;提名奖20名,毕亮的《没有长大的山》等作家作品获奖。
吴义勤在致辞中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独特的文学大家,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感时忧国、仁爱乐观的精神品质;他的作品呈现着中国现代作家的风骨、气度与担当。以他的名字命名散文奖,既是对他的为人与为文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文学成就和高洁人格的怀念与致敬。
路英勇表示,丰子恺散文奖自2014年设立以来,含金量在不断提高。本届丰子恺散文奖呈现出了参赛人数多,作品质量高,评审规格高等特点。可以说,这是当代散文届的一次盛举,是当代散文走向高峰的一次攀登。
作家梁衡凭借作品《常州城里觅渡缘》获得了本次丰子恺散文奖的特别奖,谈及获奖感受,他说,“丰子恺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大家,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我来说,参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能来到文化名人的家乡感受学习当地的文化。”
“丰子恺是我崇敬的文学前辈,能够获得丰子恺散文奖,我觉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现场,丰子恺散文奖获奖者王剑冰说。十多年前,他曾来过石门。此次获奖再次前来,让他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我有了一种文学上的贴近感。就好像我们中原的河流,和这边的河流之间的一种交融感。”散文奖获得者王剑冰说。
作家耿立是这次丰子恺散文奖评委奖的获得者之一,“我这次的作品写的是家乡山东的风土人情,我认为这是对丰子恺家乡的江南文化的一种回应,”耿立说,“不管是中原文化还是江南文化,这都是我们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争奇斗艳。”
本届获奖作品中,有的落笔于一座小桥的变迁,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变化;有的描绘儿童眼中的风俗,却感悟出乡土文化的魅力。中共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贺信中说,这些作品以艺术家的敏锐眼光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又以散文家的敏捷才思灵动地展现时代风采,进而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新时代的颂扬,都是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桐乡市委书记齐力表示,桐乡举办丰子恺散文奖,希望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更多交流、展示、学习、提升的机会,在丰子恺先生笔下“石门湾”这个好地方,探寻文化脉络,共同欣赏先生的诗与画,共同品读先生的情和思,共同传承先生的神与意。
丰子恺嫡孙、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丰羽说:在这个短视频流行的时代,今天每位参与散文奖的人都该给自己点一个赞,因为我们都在共同努力,建立一份文化自信;因为我们都在共同努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向而行。
丰子恺散文奖颁奖典礼首次在丰子恺故里石门举行。无所不在的“子恺”元素,让人备受熏陶。“古时吴越此分疆,北通沪滨南达杭,是我第三小学校,运河流泽长……”丰子恺母校——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风雅颂》;丰子恺曾孙女丰幼颐朗诵了一段太公丰子恺所写散文《春》的片段,与大家一起体味丰子恺散文的魅力;上海戏剧团带来了反映丰子恺生活趣事的话剧《遇见大师·丰子恺》。
活动当天,还举办了“乡土视野下的散文创作”文学对话活动。“在乡土视野下,作者需要用另一只眼来看乡土”、“乡土代表着时间和空间,代表着家乡与故土”“现在的乡土散文需要突破性”……对话由《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主持,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评委艾伟、汪惠仁,作家代表刘亮程、耿立、周蓬桦、胡竹峰从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发散开来,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与现场的100余名散文爱好者共同探讨乡土视野下的散文创作。
被称为“乡村哲学家”的作家刘亮程分享了对“乡土”二字的理解,同时以一次重回幼时生活村庄的经历,浅谈了村庄、乡村,这一片在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
“丰子恺的写作高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周蓬桦说,现在的乡土散文创作不能再浮于表面,应更具个性、内在,需要具备新时代启蒙开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