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在沪揭晓,获奖作品从近四年间在《上海文学》刊登的作品中遴选而出,汇聚老中青三代作家共计27人,不乏90后文坛新秀。
其中,莫言《一斗阁笔记》获特别奖。作为《上海文学》杂志首次刊发的篇幅如此短小的“短小说”,《一斗阁笔记》由12篇长短不一的笔记组成,包括《真牛》《诗家》《葱管》《锦衣》《仙桃》《茂腔》等,长则四百余字,短的仅二百多字。这些短小、细碎的文字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构成故事,涵盖乡土神话、岁月记忆、现代经验等,浓缩在“一斗”之间,亦真亦幻,亦古亦今,庄谐相融,悲喜交加,是令人回味的“含泪的笑”。
这12则故事让人联想起《聊斋》《阅微草堂笔记》,却又完全不同于古人,而是当代作家用中国传统笔记的手法写简短的小说,呈现了对家乡土地、世俗人性的描画,精悍篇幅里筑造人间百态。诗人、《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认为,眼下短篇小说有越写越长的倾向,“我反对把短篇写到一两万字的。有时候看短篇,有些东西完全删去也不会影响小说的魅力和可读性。”在他看来,短篇小说应该精粹一点,短小说如何精短耐读,以极简篇幅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并给读者联想和启迪,是这一体裁的魅力,也对作家提出了极大挑战。
本届获奖中篇小说有郭楠《白色水母》、童莹《东风如意》、徐皓峰《入型入格》、王可心《风从北方来》、糖匪《看云宝地》等。短篇小说有陈思安《冒牌人生》、鲁敏《球与枪》、卢德坤《逛超市学》、沈大成《花园单位》、阮夕清 《黄昏马戏团》等。专栏有殷健灵《访问童年》、梁鸿鹰《万象有痕》、陈希米《循环与断章》等。
此外,散文有章念驰《我所知道的王元化》、王占黑《香烟的故事》、裘小龙《昨天仍在解释着今天》、草白《常玉,以及莫兰迪》、蔡维忠《哈佛导师》等。诗歌有杨克、安谅、吴重生、龚学明和杨绣丽等人的作品。理论和评论文章有郭冰茹、刘芳坤、马兵等人作品。获奖名单刊登于《上海文学》2021年7月号。
据悉,《上海文学》由巴金创刊于1953年1月,至今已有68年历史,历年来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已成当代文学史中的名著名篇。《上海文学》奖由《上海文学》杂志社主办,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