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1964年8月7日,日本著名动漫人物、《多啦A梦》的男主角野比大雄诞生,自此陪伴了一代代人的童年。漫画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说,大雄就是他自己的照影,也是所有人的一个照影。
实际上,动漫形象取材于现实人物,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大家身边耳熟能详的明星,有些历经岁月积淀,已成为经典的文化现象。下面,就聊聊几位大家最意想不到的动漫形象的原型,在画苑银海中“拍案惊奇”,在逸闻谐趣中以飨读者。
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里一定少不了迪斯尼动画片,央视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了一系列迪斯尼早期经典动画。在这其中有一部动画,讲述了被狼群抚养长大的孩子,和黑豹与棕熊交朋友,并智斗邪恶的老虎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森林王子》。
很多人可能从画质上认为,这部动画是当年的作品,实际上该片拍摄于1967年。影片中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主题,反映了美国六十年代的社会风潮。
其时正值反文化运动勃兴,嬉皮士这一群体成为独特的社会现象。反越战、抵抗工业文明,回归自然是他们的诉求。于是促成了1967年的”爱之夏“,而摇滚乐是他们的武器之一。当年最重量级的摇滚偶像,莫过于妇孺皆知的甲壳虫乐队了。
甲壳虫乐队布经纪人莱恩·爱泼斯坦一直希望能和迪斯尼有合作,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森林王子》的四秃鹫形象。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甲壳虫乐队的四名乐手(如上图),约翰·列侬(后)、保罗·麦卡特尼(前)、乔治·哈里森(右)、林戈·斯塔尔(左)各自的形象特点,被迪斯尼画师提炼得惟妙惟肖。当然,文化偶像们可不太喜欢这个创意。
拍摄于1989年的《小美人鱼》,由于有安徒生原著和迪斯尼画师的双重加持,已经成为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当然,里面的章鱼海巫乌苏拉也成为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阴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乌苏拉是有现实中的人物原型的,而且还是一位男性!
熟悉美国后现代主义的朋友们,会对上世纪60、70年代的波普主义记忆尤深。波普是个美术流派,以大色块的明丽形象、拼贴和手工印刷制版,来对抗后工业文明,后来扩散到舞台剧、电影等领域。
于是,美国的文化现象之一,发轫于50年代的舞台行为艺术——“变装皇后”(即男扮女装表演舞蹈、歌唱,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反串”)和波普主义碰撞出了火花,出现了一批艺术家,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哈里斯·格林·米尔斯泰德。
哈里斯终生受肥胖症困扰,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天赋,婉转的歌喉、曼妙的舞蹈,使他成为舞台中心那颗最亮的星。可是由于受体型限制,他只能从事反串一些“肥婆”角色,却没曾想,因出演独立电影《粉红色的火烈鸟》(1972年)而蜚声影坛。
由于形象太过经典,十多年后,迪斯尼画师以之为原型创作出了乌苏拉,还力邀哈里斯本人为其配音,哈里斯也非常乐意成人之美。可惜天不假年,《小美人鱼》还没有杀青,哈里斯便不幸病逝,时年33岁。
在《蝙蝠侠》系列漫画与电影中,纷至沓来的各种反派角色,可谓是哥谭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中最经典的反派角色莫过于“小丑”了,光电影版就先后有杰克·尼科尔森和希斯·莱杰两版经典演绎。
实际上,常演常新的“小丑”,也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甲壳虫乐队的四秃鹫、哈里斯的章鱼海巫,几乎都是与创作者同一时期的当代人物,而美国漫画《蝙蝠侠》中“小丑”的人物原型,却要上溯到二十世纪初的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的文明传统、而现代工业文明又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在此背景下,思考文明出路的文化艺术界衍生出了很多现代主义流派,滥觞于美术、音乐领域,后来扩散到电影领域的表现主义便是其中之一。
拍摄于1920年的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里面犯罪博士的搭档凯撒,由康拉德·韦特饰演,其病态的面孔、邪魅的表情令人过目不忘,而《蝙蝠侠》中小丑的灵感来源正是此人。
当然,小丑的形象直接取材,则要等到1928年,康拉德·韦特出演了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经典名著《笑面人》的同名电影,并饰演“笑面人”格温普兰。由于其表现主义的哥特气质太过深入人心,经过DC公司三位画师的重新演绎,1940年,“小丑”终于登场。
以上几个例子,只是动漫形象以现实人物为原型的源流传统中的几点“水花”。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看似浅显的动漫作品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这些原型有些已经成为经典掌故了,经它们衍生出来的作品,也成为了经典中的一员。
文明的多样性,促成了经典与后起的碰撞;而文明的传承性,则完成了经典与后进的接棒。我们在欣赏画师笔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同时,不妨尝试研究一下在历史长河留下独特剪影的人物原型,从中亦可体验一回创造之美与再创造之奇。(朱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