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新风格散文”概念引争

  本报讯(记者徐虹)在北京市作家协会与春风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布老虎散文?春夏秋冬卷》研讨会上,一些青年散文家提出的“新风格散文”概念,引发不同流派散文作家及评论界的争论。《布老虎散文?春夏秋冬卷》推出了大量独特新锐的“新风格散文”。一般而言,传统散文往往具有传统叙事的框架,诸如咏

  物抒情、以小见大、形散而神不散。而“新风格散文”概念正在探索“标准模式”散文之外的形态,它是否能够赢得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呢?

  评论家李敬泽指出,目前,散文界内部正在发生一场写作变革,而散文界的传统势力对此不屑一顾。他曾撰文《一个人的排行榜》中论及《散文:无法回避的文体革命》,对“新风格散文运动”进行了一次理论总结。该书系主编祝勇认为,散文的叛逆者们,不可避免地对所谓“正统散文”表现出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这些“新散文”的探索者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因为“专注内心比轻视别人更能显示一个创造者的自信”。“新风格散文”启蒙于上世纪十年代,与戏剧领域的“实验话剧”、美术领域的“实验画派”先后萌生。当时,一批以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为主体的创作新军崭露头角,开始了与传统散文激烈的对阵。经过10年磨砺,逐渐形成由张瑞锋、祝勇、庞培、周晓枫、宁肯为代表的新散文写作群体,产生了诸如《算术题》、《牙》、《旧宫殿》、《收藏》等一批独创性作品。有评论称,这批新锐散文作家们,“站在功利主义的反面,在幻想、技巧等领域进行实验并且创造奇迹”。

  然而,“新风格散文”亦引起多方质疑。有人认为,散文无论传统与新锐,都应该“从心而生,由心而止”,而不仅是技巧的花样翻新。更激烈的意见认为,尽管“新风格散文”推行者的努力值得敬佩,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好,脚趾头上也好,都要承认过去。中国文人历来容易偏激、走极端,以偏概全,但“任何文学都有血脉传承,不会横空出世”。

  这种意见以京剧的梅派与程派为例来加以说明。京剧梅派雅俗共赏,流传甚广,而程派就比较阳春白雪,但不能说哪个比哪个更好。新旧散文各有美处,不同流派应能兼容并蓄。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从教育体制缺乏的角度指出,当前大、中、小的传统语文教育依然强调所谓“传统散文”,因而“新风格散文”在传播机制上面临严峻挑战。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