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穿行在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苏轼的这句诗。蒌蒿、芦苇、河豚……一个个带着故乡春天气息的词,就这样轻易地携带着人的思绪,越过记忆和遗忘交界的荒芜地带,打捞起已尘封在岁月中的一管瘦竹、一汪清泉、一封情书、一扇青窗……恍如前世的记忆瞬间鲜活如昨:幼时坐在背篼里看着大人们采摘蒌蒿和芦笋,少年时和伙伴们一起在原野田间迎风奔跑……还有春天里馥郁的山花、田地间父亲挥舞的锄头、灶台边母亲脸上的笑容……当排山倒海的琐碎齐齐奔来时,故乡的一切,都在这清冷的城市里,上演着温暖的喧狂。“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后来的我们却是为何离开呢?因为清楚贫穷的意义?因为不想对生老病死无能为力?因为想去看看所谓的诗与远方?因为想为自己的人生找寻更多的可能…… 我们相继挥别故乡,像一粒尘埃追逐着另一粒尘埃,飘向远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故乡的夏季,有雷鸣雨打、蛙声蝉鸣……如豪情悲壮的沙场故事,又如渺远悠扬的田园牧歌,时而如大浪淘沙掠走你所有的思绪,时而又如和风细雨抚平你眉间的忧伤。“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离家的那日,似乎也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喧嚣的蝉声和蛙鸣,像极了一群群吟游诗人,交流着流浪的方向和远方的风光。父亲提着重重的行李送你到车站,意味深长地拍拍你的肩膀便离去了。记性已不大好的母亲准确无误地往背包里塞满所有你爱吃的食物。此去是风、是雪、是雨、是雾;是昼、是夜、是晨、是暮,总会有那个离去的背影、那个温柔的眼神、那只大手的力量、那些食物的味道,为你暖身、驱寒、认路,为你熨平人生路上所有的坎坷,为你分担纷纭世间所有的辛酸。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逢有月亮的晚上,人就会格外地想念故乡。故乡的秋天,白日里是金色的:田野是一片片金色的海洋,果园是一座座金色的迷宫,叶子悄悄地沉睡了,做着金色的梦,许是担心身体太重,便约着风儿一起飘落。故乡的秋天,夜晚则是银色的:澄澈如水的银光,泻下满天的碎玉,像刚洗涤的绸缎,又像婴儿涓涓的皮肤,不动声色,却读懂了所有人的心声:为离人照着庭前的落花,让借酒消愁的人在举头和低头前卸下洒脱不羁的面具……还有,月光下那永远只为你等待着的轩窗,和窗边又添了几根银发的母亲。“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习惯了如秋蓬般漂泊,自诩已看淡悲欢离合的你;从来只报喜不报忧,竭力将他乡打造为第二故乡的你,是否也 在夜半钟声里生了无尽愁思?是否也念及信笺中父亲的一句“前路迢迢,唯愿儿安”而潸然泪下?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所有的无奈和煎熬都会在某个看倦诗书、走倦四季的时刻突然袭来,如同冬日乡村里纷扬的雪花,飘在风雪夜归人心中对于温暖和光明极度渴望的心上。你轻轻叹道:岂是我心无意归?只因人在江湖,或是不得归、或是归不得、或是归无期……每一次深夜里辗转反侧的热望,最终都会化作黎明时清醒的虚空。那份归意,也如同欲过江的断草,飘飘荡荡,却始终靠不了岸。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人的尊贵或悲哀,都在乡愁曲中一再叠唱。不管走到哪里,故乡都是心中的牵挂;不管走得多远,故乡都是刻骨的念想。故乡,在一个思乡的人心中,从未远去。习说,乡愁的背后是“不忘本、不忘根”,是不忘初心,不忘来时的路,不忘当初为什么出发。那么,就让我们怀着乡愁走过人生四季,如春苗之勤学,如夏花之绚烂,如秋叶之静美,如冬雪之善思,演绎燃烧的青春,诠释怒放的生命 ,“前路有光,初心莫忘”“立德立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