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散文八大家”林清玄病逝曾说假如晚上会死早上还会在写作

  祖籍福建,生于台湾高雄乡村,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台湾散文八大家”之一。一生出版各类图书近300种,获得多项文学、文艺奖,深受两岸读者的喜爱。

  在大陆,他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著作,《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还选入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不少文章出现在《读者》等文摘类杂志中,一度广为流传。

  2019年1月22日上午,他还更新了一条微博。2018年11月,他来到宁波书展,与读者见面互动,看起来身体非常硬朗。

  林清玄一生出版各类图书近300种,是畅销作家中难以超越的存在。和席慕容、已故的三毛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燕丽评价说,林清玄将闽台一带兴盛的佛教底蕴融入散文写作,依托于禅理,但进行了更为审美化的书写,独具特色。

  很少有人想到,这位散文大家成长在一个毫无文学传统的环境。用林清玄生前的线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他们一家住在山上,父亲经营农田林场,要养活18个孩子(其中13个是伯父家的遗孤)。排行十二的林清玄,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吃不饱饭。每个孩子端起饭碗都不会马上吃,而是要吐一口唾沫进去,生怕别的兄弟姊妹偷吃一口。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内向的林清玄开始读书识字,寻求精神的给养。8岁那年,他就立下志愿,要当一个成功的作家。高中时期,规定自己每天写1000字;服兵役时,便在军营吹起床号之前两小时起来写作,每天2000字。

  17岁时,林清玄的作品《浪歌》发表在一家公众报刊上,创作才华第一次得到肯定。林清玄没有经过“怀才不遇”的过程。第一部散文集《莲花开落》出版时,他只有20岁。接下来的10年,他更是狂揽台湾各大文学奖项。

  当年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后更名为世新大学)毕业之后,林清玄选择了记者这一“跟写作最密切的工作”维持生活。

  30岁前,林清玄已经包揽台湾地区主要文学大奖。他与古龙、三毛等作家交游密切,和三毛、席慕容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

  30岁那年,林清玄已是报纸主笔、电视台经理和节目主持人,有了“畅销书作家”、“宝岛十大才子”等头衔,事业已达巅峰。谁都没想到两年后,林清玄突然感到“虚妄”,辞掉所有工作避居山林,引发无数议论。

  但林清玄已然听不见那些议论。“闭关”的日子里,他学习佛法,每天打坐、诵经,几乎放下了一切,除了写作的习惯。

  3年后的一天,35岁的林清玄打包下山,重新面对世人。他写出的“身心安顿”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的“菩提系列”,刊行数百万册;52岁出版的《林泉》、《清欢》、《玄想》“奥秘三部曲”,入选了台湾中学生优秀读物。

  重新入世的才子林清玄,除了写作,开始在海峡两岸演讲,演讲内容随受众而变。据他自己说,他在20年中走过大陆300多个城市,“比很多大陆人都走得远”。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燕丽评价说,林清玄将佛教底蕴融入审美化的散文写作,独具特色。“他很贴近民间、贴近生活,但又不是迎合读者。他的作品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文化的拓展、审美的享受,启迪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一生出版各类图书近300种,林清玄是畅销作家中难以超越的存在。他曾对人生的各个阶段有此概括:“20岁时在桥上看风景;30岁时在楼上;40岁时在山上;50岁时在云上。”

  受父亲影响,林清玄从小爱茶,学生时代会用稿费买茶,中年在家囤茶、教3个子女品茶,但50岁之后,才开始懂茶、写茶。

  2008年出版《平常茶 非常道》时,林清玄说道,人生如茶,用开水烫过方知滋味。林清玄的人生起落中也包含一场婚变。离婚后迅速再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声誉。

  林清玄生前最后授权的图书之一,是2018年12月出版的《人生幸好有别离》。“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经过一个优美的地方,不经意就在美中死去了。”这是他的愿望。

  2017年8月,林清玄来到广州南国书香节与读者交流。他说:“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

  他似乎做到了。2019年1月22日上午,他还更新了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林清玄在大陆的版权代理人小木告诉南都记者,她最后一次见到林清玄是2018年,他去宝鸡作“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主题演讲。她记得林清玄当时的状况还不错。2019年1月22日晚朋友圈传出林清玄去世的消息,小木大感意外。

  “林清玄老师说话声音蛮温和,很慈祥,人也很幽默。”小木回忆道。她一直从事版权代理行业,做林清玄的版权代理十来年,而台湾的散文在大陆一直很受欢迎。“相对于余光中、席慕容这些街知巷闻的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大陆的受众更多。”

  晚年林清玄著述较少,他在台湾一直深居简出。最近几年,他常在大陆举办演讲,“但不太接触大陆的作家和文学圈,总是演讲完就走。”

  “他基本没有太多社交,他不用手机,也不上网,都是手写东西。台湾蛮多作家是这样的。包括席慕容老师也不怎么用手机,现在找她也还得用传真。”小木告诉南都记者。

  1990年,作家出版社在大陆首次引进林清玄的作品。作家出版社经典文库编辑部主任省登宇告诉南都记者,“我们引进他的‘菩提十书’,是大陆第一次引进林清玄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完整引进他的那么多独家版权的重要作品。当时出版后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2015年起,作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林清玄的“菩提十书”和由林清玄亲自编订的“林清玄经典散文(6册)”,以及3本林清玄散文精选集。

  据省登宇介绍,林清玄的作品在大陆有两次阅读高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改革开放不久,大家求知欲旺盛,可读的书又少,那时林清玄的书在市场很是火爆。再就是现在,也是一个顶峰。

  “他在大陆的版本也很多,尤其这两年越来越火之后,好多出版社和文化公司加入进来,买他的版权。林清玄的签约条件蛮高的,但按照版代和台湾那边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出版社和公司签了他的书是亏钱的。”省登宇告诉南都记者。

  最近十几年,林清玄频繁往来于台湾和大陆,热心于出席大陆的各类文化活动,与读者倾心交流。省登宇也有幸与老先生有过几面之缘。“有点像老顽童”——这是林清玄留给省登宇的印象。

  “读他的书,感觉他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但他本人还有点老顽童的感觉。对我而言,他是文学界鼎鼎大名的老前辈,但聊几句之后会觉得他挺孩子气,什么话都跟你讲,挺单纯的。”省登宇说。

  “他在特别穷苦的日子里,有一点点幸福的事情,都觉得特别了不起。他也写过好多他和他父亲关系的文章,其实父亲对他并不好,动不动就打他,但父亲对他的任何一点好,他都记得特别清楚。可能好多人看到,也会觉得抚慰人心、积极向上。有人说这是鸡汤,其实他不是刻意煲鸡汤,他从小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省登宇说。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