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福建省文学院、福建文学杂志社、冰心文学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诗文征集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和提名作品,有14位漳州作家榜上有名。漳州作家挥笔抒怀,用优秀的作品多方面多角度表达对伟大的中国的无限祟敬、无比热爱之情!
黄晓东,笔名:文青,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漳州市委工商一支部主委、福建省作协会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员、漳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曾刊登于《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诗歌《我的家 我的国》获2021年度福建省文联、省作协、省文学院、福建文学杂志社、冰心文学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优秀作品奖。
文青创作的诗歌《我的家 我的国》,讴歌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在参加省里“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诗文征集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诗歌获奖以来,引发多方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为传播爱国主义正能量做出了贡献,实属难能可贵。
沈国徐,笔名沈国,1977年生,系全国公安文联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在多个杂志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作品若干。曾获第22届柔刚诗歌奖、首届中国公安诗歌奖等,由公安部出版发行诗集《沈国徐诗选》。
蓝惠娟 (夕颜、若水)女 畲族,福建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诗》《作家文学》《闽南风》《东方散文》《平顶山工人》《华声晨报》《0596诗刊》、香港《文汇报》等。独立出版作品有诗集《阮的梦》、教育随笔《种春风》、诗文集《为你而来》,合著散文诗《等一个秋天》。
写下这句话,绝不是应哪个官方的腔调而谈,而是我真真切切见证了这个时代最美好最高尚的群体——我们的村支书。
坐在皮卡上沿着海岛穿行,透过郁郁的树林,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泛着金光,尔或从远处传来“呜呜”的汽笛声,和着耳边清脆的鸟鸣,迎着清新的海风让人不禁自失起来。“海天自一色,岛上有行车”我不禁胡诌了一句。坐在一旁的李委员介绍道“这村十几公里的道路硬化都是蒋书记操持的。”
蒋锦峰,霞浦县海岛乡烟台村书记。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却在微信里已有多次交流,这个海边壮实的汉子如我想的那样豪爽、血性。
之所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初见的他,是因他在一场口罩事件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失信、恶意乌龙的供货商,他在群里义正辞严地依法依规,争锋相对的怒怼,与只会怨天尤人、抱怨满腹的买家们形成鲜明对比,正是有他的据理力争,供货商才积极寻求货源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事情才得以妥善解决。事后得知是他自己垫钱帮村民筹集的口罩,心里增添了一份新的敬意:这是一位有担当的村支书!
烟台乡是海岛乡的一个行政村。这山岛耸峙的海岛自明清开始就历经倭患匪患的浩劫,直至1953年海岛才全部解放。1954年重新规划行政区时才建立烟台乡隶属海岛乡。这位于海岛乡西北部占地5.1平方公里的小渔村,没有几块薄田,岛民除了以讨海辛苦为生,别无他法。改革开放后,虽说可以大力发展渔业,但渔业不仅投资大,风险也高,再加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村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离开海岛到外地谋生,留守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怎么走出瓶颈?心系桑梓的蒋锦峰无法安心在海外经商。2009年蒋锦峰推掉在老挝的生意只身一人回到村里,担任了村支书。同年,他从四川引进南江黄羊,经过几年的发展,村民养黄羊收入每年可以有5万左右,南江黄羊的养殖成了烟台村村民的主要产业,哪怕疫情当前,2020年村财收入还达18万之多。
蒋锦峰这村支书一当至今已是第12个年头。不用去估量这12年里这个支书付出怎样的一种辛劳,也不用去描述怎样的情怀,单看绕村十几公里道路的硬化,村里古木下的凉亭,沿着海岸线依势而建的各个观景台,散落在每个澳角的民宿……就可以窥见他的不易和用心。
有时为了一个项目、一个工程的落地,他四处奔走,有条件就争取,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争取,他成了大家眼里的“拼命三郎”,他经常自我解嘲“我是一个刺头”。
“刺头”?是的,对于那些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漠不关心,,高高挂起的领导来说,他确实是难对付的“刺头”。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他之所以书记一当就是十几年,与他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勇于当担的精神是离不开的。
每次一提起他的名字:张顺。我不知怎地就会想起那部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也许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顺”字,也许都是军人,他们身上那种耿直、忘我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见他是在雷副局长的办公室。那天为了《福宁乡愁》文创的一些事情,我找雷副帮忙,刚坐下,雷副就向我介绍道:这是溪南芹头村的驻村书记——张顺书记。“你好”!循着一声洪亮的问候,我定睛一看,角落里坐着一个理着平头的帅小伙子,挺拔、干净,那灿烂的笑容如来自海洋牧场九月的阳光:清爽而温暖。
匆匆一别,再次联系却缘于疫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所有的程序。平日里不名一文的口罩,一夜之间成了金饽饽,价格日涨,且一罩难求,领命负责筹集防疫物资的我整天抱着手机四处求援。偶然间,从小谢那里得知,他们驻村书记帮他们筹集一些口罩,一个才2.5元。我立马向他要来支书的电话。当我拨通电话自报家门之后,那头传来爽朗而洪亮的声音:“蓝局,是你啊!”“张书记?张顺兄弟!”不用任何铺垫,仅凭一面之缘,张书记毫无保留把他手里的信息对接给我。其实在筹集口罩的过程中,他不仅无私地把供货渠道提供给我,还分担了我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记得一次组织了价值十几万的口罩,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我是买卖两家的中间人,老板们信任我,而我对所联系的商家却从未谋面,都是靠朋友联系的。货源是否可靠,质量是否过关?全凭一个不可预见的“信”字。款付了,货会不会到?会不会如期交货?质量能否过关……诸如此类的问题,把我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常常彻夜难眠。时值佳节,不敢让家人为我担忧,有一次实在绷不住了,凌晨四五点发微留言让他帮忙核实情况,发完微信,也许放心了一半,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等我再次打开微信,发现他于早上六点半的留言告诉我处理结果,我想他定当一睁眼就着急忙活我的事了。想想自己着实太唐突了,我与他素昧平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劳烦人家,可他却说“应该的,我们共同抗击疫情!”疫情当前不分你我,守望相助,这就是张书记的格局。其实看他的微信,何止是“不分你我”,他简直是达到了“无我”状态。
疫情警报拉响,正月初二他就在一线岗位,村口值班,筹集物质,村道消毒,经常忙到深夜还在开会。他操心在抗疫一线没口罩的村干部,自己掏腰包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他操心村里青年聚众赌博,深夜巡查、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操心村民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紧张,四处求援……他记得村里的一草一木,唯独忘记了自己,整个疫情他说破嘴,跑断腿,人整整瘦了一圈;他记得村里每家每户的苦乐,唯独无法顾及妻儿的不易,距家一个小时的车程他没回过一趟,里外所有重担都落在有孕的妻子身上,疫情过后他爱人劳累过度进了医院,有谁了解他内心的不舍和苦痛?也许按世俗的标准他不是个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而他却是村民眼里的好书记。村道路面整治;解决饮水净化的自来水过滤工程;芹头小学教学楼、消防通道、操场的改造;扫黑攻坚,排除万难回收被非法占有的集体茶园,村里茶产业品牌的推广……村里每一桩每一件脱贫利民之事,无不浸透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就是这么一位温暖而博大的人,他热爱生活,深爱家人,更是把这种热爱推己及人,就如林觉民在《与妻书》里说的“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就是我的兄弟——芹头驻村书记张顺!
写到于此,我想起了整天穿着运动鞋行走在下村崎岖不平山路,把寂寥贫困山村变成油画致富的驻村黄小红书记;还有连续三次驻村以山村为家的吴洪才书记……还有奔走在祖国各个山村的书记们高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