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台灣網

  文化領域有“無湘不成軍”之説。可知,文化對長沙這座城市的影響和長沙文化在文化圈的影響可見一斑。

  80 年代,湖南作家莫應豐抽著劣質煙,在劇烈的咳嗽中寫完了長篇小説《將軍吟》,這部小説後來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與莫應豐同時問鼎這項中國最高文學獎的,還有一位湖南作家古華創作的長篇小説《芙蓉鎮》。而同時,全國只有六位作家獲此殊榮,湖南就佔了兩名。從此,湖南作家獨步天下,享有“文學湘軍”的美譽。

  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建立,産生了一批飲譽我國現代文學史的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如田漢、歐陽予倩、成倣吾、沈從文、丁玲、周立波、張天翼、蔣牧良、葉紫、康濯、謝冰瑩等,這些作家不僅在各自的文學領域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前,湖南文學初步形成了繁榮昌盛的局面。周立波以自己獨具風格的《山鄉巨變》等作品,影響和培養了一批中青年作家,涌現了未央、周健明、謝璞、劉勇、任光椿等實力強勁的中青年作家,他們寫出了一些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作品,逐漸形成了湖南作家群獨有的思想風格和藝術特色。

  新時期,湖南文壇又迎來一個絢爛的春天。其中古華、莫應豐、任光椿、孫健忠、葉蔚林、譚談等,他們的創作始於60年代,成熟于新時期。在古華、莫應豐等的帶動下,接著又涌現了一批文學新人,如韓少功、彭見明、蔡測海、何立偉、劉艦平、水運憲等,形成了一支聲震中國文壇的湘軍。七、八十年代,“文學湘軍”共創作、出版長篇小説22部,其中兩部(古華《芙蓉鎮》、莫應豐《將軍吟》)獲茅盾文學獎;中篇小説210多部,其中4部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短篇小説近3000篇,其中9篇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兒童文學作品900多篇(部),其中5篇、3部獲全中優秀少年兒童文學獎和優秀兒童讀物獎;詩歌6000多首,其中1首(未央《假如我重活一次》)獲全國優秀詩歌獎;散文、報告文學400多篇,其中2篇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少數民族文學作品近800篇,其中5篇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民間文學作品近1000篇,其中2篇獲全國優秀民間文學獎;傳記文學5部;文藝理論論文和專著近4000篇(部)。 “文學湘軍”的稱謂就是隨著這種創作人才的集團性崛起和文學作品的大面積獲獎的情況而出現的。

  近年來, 湖南文學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涌現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 唐浩明著的《曾國藩》入圍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説《楊度》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彭見明創作的長篇小説《玩古》獲全國“八五期間優秀長篇小説獎”。 譚談的散文集《人生路彎彎》獲第四屆全國優秀青年讀物優秀圖書獎,龐敏的兒童文學集《淡淡的白梅》獲全國第5屆兒童文學獎,此外,陶少鴻、向本貴、何頓、王躍文等的中長篇小説,葉夢、王開林的散文等也在當前中國文壇佔有一定地位。與此同時,湖南作家群悄悄完成了更新換代。以七小虎為代表(陶少鴻、翁新華、姜貽斌、劉春來、屈國新、匡國泰、林家品),加上何頓、聶鑫森、葉夢等,已成為文壇湘軍的中堅,而一批60年代甚至7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作家,如王躍文、王開林、陳惠芳、龐敏、王靜怡、湯素蘭、聶茂、江堤、謝樂軍等,也以群體的姿態崛起于文壇。

  與文學湘軍一樣,不少藝術、體育界名人成為文化湘軍又一支勁旅。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畫家黃永玉、現代文藝先驅、國歌歌詞作者田漢,作為文化湘軍的老前輩,不僅在藝術界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為湖南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藝術人才。如著名金石家李立,繼承發展了齊白石的風格,享譽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國。李谷一憑一曲湘味十足的花鼓戲,唱響全國;宋祖英以湘女特有的唱腔使之全國聞名;陸莉、熊倪、李小鵬、劉璇、龔智超、楊霞在中國奧運史上留下了燦爛星光。譚盾這一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以他獨特的才華和對音樂特有的感悟,成為世界級音樂大師。還有張也、陳思思、李姿銳、關貴敏、程志、奇志、大兵、瞿穎、李湘等使湖湘之都群星燦爛。

  在長沙還有兩支特殊的文藝隊伍, 由長沙市天心區 “ 戲窩子 ”—— 南館劇院發起創辦的 “ 映山紅 ” 民間戲劇節,規模不斷擴大,內涵不斷豐富,檔次不斷提高,成為全國性惟一的民間戲劇節。 小杜娟藝術團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藝術天才,其名聲遠播國內外……

  文化湘軍的大本營在長沙,其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等,都沉積了厚厚的湖湘文化基因,在他睿智的、淵博的、豐富的臉龐上,讀出的是社會的變革,張揚的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時代精神。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頻頻地得到全國“五個一工程”等大獎的青睞。

  長沙的傳媒文化更是在全國影響深遠。去年的 9 月,第二屆世界華人傳媒活動在長沙舉行,長沙成為國內外眾多媒體的聚焦點,全球近 180 家媒體的 200 多傳播精英暢言傳媒大計。這次“傳媒論壇”選中長沙,和第一屆選在南京一樣,既是對長沙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關注,也是對長沙傳媒業發展的肯定。近年來,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中,長沙的傳媒發展迅速,有人説,要了解中國傳媒的發展,不能不談湖南的媒體,而長沙的傳媒又在湖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 2000 年“金鷹節”落戶湖南,節前和節慶期間人氣急劇升溫。 2002 年新落成的國際會展中心,更將人們的熱情在此定格,湖南廣電傳媒作為“中國傳媒第一股”備受關注。“電視湘軍”、“金鷹節”更成為人們談論湖南與長沙的話題。

  2001 年 9 月,長沙晚報報業集團成立。集團開拓經營,加快産業發展速度,壯大報業經濟實力,逐步實現從媒體經營到經營媒體的轉變,長沙文化産業園的建設成為報業發展的新路子。去年 7 月,以“長沙晚報號”冠名的列車載著悠久的湖湘文化踏上了奔向深圳的成功之旅,這是長沙晚報報業集團實力和魄力的體現,也是長沙晚報人大膽創新的實證。

  長沙廣電在省會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成為“湘軍”中的一支勁旅,經營收入年年增長,電視藝術創作和生産碩果纍纍,長篇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大獲成功,電視音樂片《陽光樂章》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獲獎多多……

  文化湘軍還在不斷壯大,因為它與深厚的歷史文化血脈相連,湖南人骨子裏蘊含著那有激情和創造力、那“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文學、藝術、傳媒上待以完美,從而造就了湖南文化産業的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就。觸摸這睿智的面孔,你會感到有一種激情,一股創造力,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