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还说:“演员是剧组与观众的对话,是一个载体,可是现在的朋友圈有时候却让我感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说自己参演的剧又破了多少亿,某电视剧在全国又收视第一”。
他说,有时候一天内自己会看到好几部剧都是第一,“每个人都是第一,到底谁是第一?我真的不知道”。
“有年轻的演员来问我,演员应该如何准备自己的戏?我会反问,你玩游戏吗?你会喝酒到很晚吗?你平时有看书查资料的习惯吗?你是不是觉得背了台词就可以去现场拍摄了?”
“我真的很遗憾,我们的职业,什么时候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台词是什么?是我们上阵打仗的那把枪!你告诉我你没拿枪,你多不要脸呐!”在这两天的论坛中,面对这样的行业弊端,他都毫不客气地予以指出。
“但愿,我演过的角色能让大家记住,只是角色。因为这样,我就可以以我的职业作为骄傲。因为每一个角色、每一次的创作,我都在尝试尽我所有的能力,给它生命的重量。”
他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杨金水,《北平无战事》里的王蒲忱,《琅琊榜》里的言阙,《军师联盟》里的荀彧,当然,还是《破冰行动》里的林耀东。
第25届上海电视节今晚闭幕。在过去的5天里,记者跑了大大小小多场论坛,发现,王劲松算得上是本届电视节最受关注的一位演员。
当然这种关注和记者经历的很多追星现场不同。他在的场合,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对他行注目礼。因为佩服。
唯一的区别是,上台演讲的时候,他把衬衫系到裤子里,这样显得更精神些。这时大家才惊叹,“哇,大长腿呀!”其实,王劲松的身高将近1.8米呢。
大家忽略了他的大长腿的还有一点原因是,《破冰行动》里的林耀东,总是穿一件中式的衣服,上衣特别长,盖住了腿。
这点他在之前的采访里专门有提到:“常规来讲,服装会把上衣做短一点,裤子做长一点,这样在镜头里会显得演员比例好一点,腿长一点。我就要衣服得长,不要腿长,没有意义,腿长他走路重心高,显得不稳重。上衣长的时候呢,这个人重心低,特别稳,每一步都是稳稳地在走。林耀东得是一个极其稳扎稳打的人,他才能在那么多年以百吨的数量来走私毒品。”
这三位大师也挺有意思,赵冬苓没有准备稿件;傅东育上台前将A4纸写的稿件拿在手里,但最后并没有使用;唯独王劲松是带着黑色文件夹上台,半脱稿式地完成了题为《为了角色,我准备了32年》的演讲。
那一刻,坐在台下的记者,又仿佛看到了《破冰行动》中林耀东将几个手机不紧不慢地在桌上一字排开的场景。
塔寨要开工制毒了,林耀东按照惯例会安排儿子去外地避风头。在房顶的露台,父子间简单交谈了几句,林耀东把儿子长袖衫的扣子,一粒一粒扣好,目送他离开。
“我童年体弱,经常会犯哮喘,我父亲最细心,怕托儿所的阿姨照顾不周,天气冷热都要亲自跑来看看。温度升高,他来是帮我解开扣子。天气冷了,他会拿着厚衣服来帮我扣好每粒扣子。父亲不善言语,只是默默每天在做。那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和冷暖、衣服有关。因此这场戏我会很自然帮儿子扣好扣子。因为这场戏,我想让角色像一个父亲。”
林灿打电话告诉林耀东,藏有证据视频的手机拿到了,本来林耀东是左手单手持手机在接听的,但在林灿说出了一点小纰漏之后,林耀东改用了双手持手机。
“动作是右手抓住了左手的手腕,这不是我设计的细节,做出这个动作的原因是拿手机的左手开始轻微颤抖了。颤抖的原因是林耀东完全知道此时的林灿一定杀了林胜武。”
王劲松透露,颤抖并不是设计的,而是因为左手当时真的在颤抖,为了保持通话的稳定,不得不做的一个手部动作。
他笑说自己演戏演到“精分”,身体里永远“住着两个人”,表演时总会有一个“第一自我”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演员创作中的投入是复杂多变的,有灵魂里曾经感受过的情感记忆。我经常问自己爱不爱这个角色?能不能脑子里想的都是他,把他真诚地表达出来?表演者动作容易,动心不易,在完整充分的感受面前,所有的技巧都是苍白而不值一提的。”
“角色的一切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而不能把事情依赖给剧组的各个部门。因为你是体现者,你最终要完成角色和剧本对话,你要完成作品和观众的对话,你是一个载体,你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个细节的工作。”
“杯子是我自己准备的,线年了。”当王劲松把杯子递到道具手里,对方都“惊呆了”,反复跟王劲松确认能不能按剧情需要把这杯子掰破。
去年拍摄古装剧《鹤唳华亭》时,需要一个表现宋代点茶的茶盏,里面用的盏也是他买的——宋代的,带到剧组去,只为拍一场戏,“我坚持认为,应该用最准确的方式获得完美表达。”
“演员是所有行业里最值钱的。我们出卖的是经验和智慧、体力,他们在镜头前出卖的是灵魂和情感。”在12日上午的“时代的脉搏·现实的镜像——电视剧创作谈”电视论坛上,傅东育导演用这句话来赞美所有用心的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