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生来身贫寒,秉性不阿读圣贤。情寄丹青图自好,歪打正着为命官”,宝鸡美术家协会主席郑玉林,从不夸夸其谈,而是经常以这样戏谑的口吻介绍自己。
谈起郑玉林的人生经历,他种过地,修过水库,当过电影放映员,做过政府官员,还有长期的媒体生涯与文艺实践,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不少鲜活的素材。在他的笔下,有小桥流 水、山水花鸟的画卷,还有追寻“诗与远方”的文学作品。
郑玉林从小就爱读书,小学放学后班里的孩子都会成群结队的在村头打闹玩耍,而他总是会跑到祠堂里看看墙上的壁画,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捧着四大名著、《七侠五义》等书籍细细研读,对书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感兴趣了,自己还会用笔比划着画下来。一次村里进行街道两旁画墙的工作,每当他们一开工,郑玉林就像小跟班一直紧随其后,生产队的老师觉得有趣,就让他打下手,帮人提供工具、洗画笔,平时从来没见过的稀罕玩意,一下子就吸引了郑玉林,激起了他画画的兴趣。
初中毕业后,郑玉林就随着生产队队长来到了冯家山水库工地,挖土方、夯土打坝、打隧洞修水渠。白天忙完后,晚上郑玉林就会窝在200多人住的民工大棚里写字画画。
那时候水库管理机构为军事化建制,一个小小的灵华山村是水库工程指挥部所在地,汇集了几十万民工,每到周末大家都会聚集在千河滩边上的简陋舞台,除了观看各种慰问演出,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指挥部播放的电影了。而此时郑玉林总是喜欢挤在放映机前,聚精会神的欣赏着放映员那熟练地换片动作,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亲手放电影。
1974年的秋天,郑玉林结束了冯家山水库工程民工生活,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那放映机、那影片,还常做梦梦到自己当上了放映员。或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突然有一天,郑玉林接到生产队长的通知,要求他参加公社放映员培训班。这真是天上掉馅饼,消息在村子里炸开了锅,人们大眼瞪小眼,开始怀疑揣测,没有任何背景的郑玉林咋能遇到如此好事?
后来经过了解,是当时营部里一个姓魏的营长推荐的,经过电影公司半年的培训,郑玉林拿到了盖有当地文化局钢印的放映员证书。回到村子后,他和朋友用架子车拉着放映机,吃着农家饭,睡着土炕,放映了三年的电影,跑遍了公社的每个生产队。
虽然当上了放映员,但郑玉林仍然没有忘记画画,绘制电影海报,配合宣传部门制作幻灯片,一样都没落下。可时间一长,郑玉林觉得受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会觉得意犹未尽,该表达的感情和想法没法充分表达,另外一方面,明显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绘画水平,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心想虽有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对自己的美术爱好进一步培养深造就好了。
1976年郑玉林被公社党委推荐,经过专业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省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学习。踏入校门后,郑玉林才知道当年师范系美术专业只招了20人,他深感荣幸。那个时代,粉碎“”,拨乱反正,一切都在复苏,高校的教学业也慢慢走上正规,郑玉林告诉自己,学制有长短,努力无期限,一定要抓紧时间的缰绳,让生命在这一阶段更加有效。在学校他不仅系统学习了艺术理论知识,并慢慢懂得了“睁大眼睛看颜色,虚起眼睛看调子的道理。”从此,爱好开始走上了正道。
毕业后郑玉林返乡在岐山县政府任职,繁忙的行政事务,难缠的文艺团体管理,始终没有让他放下手中喜爱的画笔。假日里,在陋巷、闹市、田间地头都有他写生的身影。
时间不长,他就被调任为宝鸡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艺术科科长,以他不越位不掉队的行政理念,钻研业务,自觉为领导做好参谋助手,对诸多文化艺术团体的改革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他又被调任成为宝鸡电视台副台长和总编辑,期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文艺专业的作用,担任九十年代的“春晚”总导演,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示,给宝鸡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其中部分节目还在全国、陕西获得大奖。
当问及郑玉林,“你今生最幸运的是啥?”他回答说是“我赶上了好社会,遇到了一帮好人。”一个曾经的乡野匹夫,如今活出了无限风光,出画册、登报纸、上电视,还有了“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的荣誉,除了一路上贵人相助,更离不开郑玉林对艺术的坚持。
艺术家有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创作都源于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回顾郑玉林早年的版画,其获奖作品《蓝蓝的天》,画面中蓝天白云,背篓少年仰望天空,就取材于现实的农村生活,那时的乡土,不仅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更是他精神上的乐土。而近年来,郑玉林笔下大写意荷花系列作品,不论是夏荷的清香翠烟,还是秋荷的枯蓬残叶,其驾轻就熟的个性笔墨语言,则是他在都市文化背景下对现实与自我身份的重新审视和关系界定。
“如今信息化社会的画坛,新式新颖,清浊混流,地方书画创作要想实现长足发展,艺术人才,文化产业不可或缺。”郑玉林说,艺术产业要进入文化产业,首先就要有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由人创造,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政府还应该在文化产业方面制定发展政策,加强宣传阵地,提高群众文化消费意识,从而支撑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我自己赶上了好社会,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够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助推宝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郑玉林说。(宝鸡新闻网记者 罗君)
别署放意斋主人,1954年生于岐山,197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9年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曾任宝鸡电视台总编辑。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国画院外聘画家;宝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称号。美术作品《蓝蓝的天》曾获陕西省首届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国画《荷》获陕西省美展一等奖,国画《铁龙呤秦山》获第二届陕西美术奖。出版画册有《郑玉林中国画》《水墨之韵•郑玉林》及散文集《行者的目光》等著作。部分作品被泰国国家美术馆、陕西美术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等文化艺术机构收藏。
“我们今天有11吨苹果发往北京,还有900件发往成都,大家现在正在紧张地装货。”2月18日,我市凤翔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峰高兴地向宝鸡新闻网记者介绍说,他们公司复工后的首批货今天就要发出去了。[详细]
2月17日,岐山县蒲村村千亩中药材园内,32名群众通过村组织的体温检查和消毒后,佩戴口罩,采取分散作业的方式正在进行白芷种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