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中国精品宫扇欣赏

  扇子为引风纳凉、遮日蔽尘之物,汉代曾名之为“障翳”。其历史悠久,根源可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文化底蕴丰富,古往今来以扇为题、传情达意的诗词书画作品举不胜举;分支品种繁多,光越扇就分纸折扇、草编团扇、绢扇、挂扇四大类;制作工艺复杂,集造型、雕刻、镶嵌、装裱、上漆、铲贴、手绘、刺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

  扇子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页,也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黄帝时代已有“五明扇”,如考古确凿,扇之历史约有5000年以上了。在公元300年前后,中国就有关于扇子的记载。目前所见最早实物扇为春秋战国的扇子,系1982年3月出土于湖北沙洋县十里铺镇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之竹扇。其扇形如古代之单边门扇,有如今之菜刀形。该扇距今已逾2000年以上,制作之精良,工艺之完美,已令人叹服,可见所传黄帝时代既有扇制。

  五明扇 古代皇帝用长柄大扇显示他们尊贵的地位。纨(wán)扇的扇面是用丝绸做的,它的出现晚于羽毛扇,流行于汉唐。在唐代流传下来的图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拿纨扇的古代美女。羽扇和纨扇都不能折合,使用并不方便,故汉代名之为“障翳”。汉代之扇形多为门扇形,但亦有纸扇出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位于绍兴城东北的蕺山脚下的老媪书六角扇。王羲之为我国古代书圣,他的字在当时就为人所重,字值千金,许多人以能得到王字为莫大荣耀,所以传出了很多翰墨如宝的趣闻韵事,其中一则即为“题扇赠老姥”。《晋书.王羲之传》本传载:“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竟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扇子有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题词,不一会便销售一空。以后就把这座桥名之为“题扇桥”。这便是绍兴“题扇桥”与“躲婆弄”两处名胜之来历。可见,其时扇形已多。从汉代《怨歌行》中“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诗句来看,其时不仅有门扇形扇,且已出现团扇(纸扇)。团扇之兴,或在南北朝之际,而盛于隋唐时代。此可从大量古代壁画、绢画、出土文物及诗文记载上证之。

  折扇 大约在北宋( 960-1127)时期有了折扇,但并不流行。到了明代(1368-1644 )才开始大量使用。而今世多见之折扇,则系从宋初由日本和朝鲜(高丽)传入,而盛行于明代。于是,元、明、清折扇扇艺蔚成风气,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或书或画,集欣赏与实用于一体,渐成传统文化之奇珍异宝,为世人所重。扇画之盛,首推两宋。宋代尚文息武,故画学灿烂。今日可见之宋代扇画多为团扇,水墨丹青,雅韵欲流,山水、人物、花鸟俱臻佳境。至明清,扇画几至泛滥,名流庸手争相为之,目不暇接矣。逮至民国,以迄今日,人们于扇画仍热爱不减,或缘于其形制之玲珑而易收藏,或因乎其工艺精美而可把玩,至若名家书画之扇,则尤受宝爱珍藏。言之有趣,后世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之折扇,原称为撒扇,其流入之初,曾被认为是下贱之物。甚至在明代永乐年前,“惟用撒扇”。是永乐皇帝朱棣垂青于折扇,赏赐众臣,始获推广的。看来,雅俗嬗变,个中有许多消息让人寒碜。自明代中晚期后,折叠扇已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团扇之势矣。 折扇的扇骨多为竹制,也有用红木、檀香木或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的。 折扇不仅实用而且是一种艺术品。扇骨上可以刻书画,供人欣赏。.若为名家制作,更为珍贵。 扇面上往往有画,我国的古代图画中,扇面画占有一定的地位。名扇面也常有书法家的笔墨,常常是一个画家作画,一个诗人作诗,书画并重。

  团扇亦称“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宫扇。团扇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绢,上画山水楼台、花鸟虫草等。早期多为圆形,后乃有长圆、扁圆、梅花、葵花、海棠等样式。团扇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自汉代至北宋是团扇的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宫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此纨扇之始。古纱、绫、罗、绢皆可为团扇面料,今惟以罗以绢,近则罗亦废,而多用绢制。从历代散见的泳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团扇在现代民间通用,扇面以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大约在南宋时,出现了以竹子为材料的团扇。一九七五年,江苏金坛茅麓出土一把竹子团扇。木柄杆,竹丝骨,扇面裱纸施柿汁,黑漆边。竹丝骨子细如鬃毛,规整而紧密地穿插在扇杆上。扇杆黑漆。扇柄棕黄色漆地上呈棕红色云纹。柄上装有一月牙形扇托以护扇面。扇面长26厘米,宽20厘米,扇柄长16厘米、最粗径1.6厘米。制作精致,造型优美。这种团扇已经和现代市场上流行的竹骨团扇比较接近。现代竹骨团扇以竹丝为骨架,两面粘贴皮纸(一种类似高丽纸的以纯桑树皮为原料的手工纸),同时在扇面上绘画或书法或印刷图案,再通过沿边、压平,装上木质手柄,一柄团扇就大功告成了。此外,现代团扇还有以一支或园或扁的竹子经过劈开、编制、成型等工艺制作的团扇,也有以塑料为扇骨的团扇,还有的是以比较厚的白板纸或塑料硬片直接作为扇面,然后装上塑料手柄的广告团扇。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