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文化频道进行连载,禁止其它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出版社联系】
编者按: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著名作家梁衡从浩如烟海的千古文章中,选出了政治史上令人赞叹的十篇美文。它们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史上的坐标、文学史上的脊梁。
范仲淹生于中国封建社会之成熟的北宋。他一生四起四落,历经宦海风波,也悟透了一个为政、为官的道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已经暗含了现代人所说的“舍己为公、无私奉献”。这个“忧”字包括:忧君(上级)、忧民、忧政。他犯颜直谏,“敢与天子争是非”,又体察民情,主持“庆历新政”改革,实践了自己的为政思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也几乎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妙在他的这句话并不是端着架子说出,而是借为朋友写一篇新楼落成记时自然带出,情由景生,理由情出,卒章见志,妙若天成,是一篇政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美文。
本文典型地体现了散文“三境五诀”创作法,即综合运用“五诀”——形(描写)、事(叙述)、情(抒情)、理(说理)、典(用典)的手法(本文唯缺一个典字),逐步达到“三境”——形境、情境和理境三个层次的美,所以历来为各种选本和语文教材所选用。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祐四年)5月于徐州病逝,终年63 岁。范仲淹为北宋名臣,能词善文,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庆历四年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3]。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5],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6],南极潇湘[7],迁客骚人[8],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9],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10],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11],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2],岸芷汀兰[13],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5]。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16],吾谁与归!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