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美文摘抄——沙家浜的记忆

  前几年去海南,游览为纪念红色娘子军新建的公园,印象最深,是园子里养了几位当年的娘子军,都是清一色的老太太。有一个保留的节目,将颐养天年的老太太请出来,与游客拍照纪念。公园里很冷清,游客稀少,只听见大喇叭不停地放着红色娘子军军歌。

  与这个冷清形成对比,是不久前去过的沙家浜,那个热闹劲,那个喜气洋洋,不由得让人一番感慨。同样是样板戏,同样是“”那个怪异时代的宠儿,阴晴两重天,待遇完全不一样。仔细想也不奇怪,其实早在当年,两个戏的受欢迎程度,就已经有了高下之分。

  前者的芭蕾舞太雅了,不比通俗的迪斯科,谁都敢站出来乱蹦几下。也进不了KTV包厢,要唱什么卡拉OK,要联欢娱乐一番,样板戏中最合适的表演节目,便是《智斗》。八个样板戏中,最有人缘最有群众基础,算来算去还是《沙家浜》。譬如当地的一位女宣传部长,就可以在大会上曝光自己的经历,说当年读中学,学校里排演《沙家浜》,她本人特别想演阿庆嫂,偏偏没选上,被选上的那位,又是一位笨女孩,记不住台词,结果未来的女宣传部长,只能躲在后台为人提词。

  能不能在《沙家浜》中扮演一个角色,可以生出不同的人生故事。很少会有女孩子觊觎《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她像戏中的木偶丈夫一样,太单薄了,一点都没趣。女孩们向往的是阿庆嫂,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物好玩,有戏,是个两面派。人生之乐,莫过于当好人演坏蛋,既过了坏人的瘾,又保持着好人的名声,正邪两道的好处都占了,不亦乐乎。

  不只是学校的女孩想演阿庆嫂,剧团的专业演员,对这个角色更是朝思暮想。可以肯定,演过阿庆嫂的人数,如果统计一下,业余和专业加在一起,一定史无前例。京剧不算,在“”中,只要是个剧种,一定移植过《沙家浜》,只要是个女主角,一定演过阿庆嫂。

  我自小在一个剧团大院长大,扮演阿庆嫂的女演员都认识,掰起手指清算,前前后后老的少的,演过阿庆嫂的竟然超过了十个。通常一部戏的女一号,只有AB两个人,可是偏偏是这个阿庆嫂,扮演者浩浩荡荡。要说剧团的男男女女,也就几十号演员,一个阿庆嫂的角色,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皆大欢喜,给多少女人带来过满足感。

  扮演新四军的男演员,除了郭建光,基本都跑龙套。戏结束前有个小高潮,战士们在指导员的率领下,翻跟斗跃过一个不矮的院墙。业余剧团通常玩不了,就连专业剧团,也不免要去杂技团引进人才。我认识的一个男演员,没怎么见他演过戏,却天生能跳高,别人翻跟斗翻过围墙,他倒好,像跳高运动员那样跳过去,这在当时是一绝,观众目瞪口呆。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