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来凤旧事及其他:读沈从文散文《老伴》等

  “‘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面前,谁人能够不惆怅?”(沈从文《老伴》)从文先生的惆怅,与湘西靖国军第二军在来凤的全军覆没有关。

  1917年7月,沈从文投笔从戎,800名凤凰人在一位“保安司令”的带领下,乘船赴辰州(今沅陵)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包括15岁的沈从文在内,一条小船上载了13个年轻人,其中最大的沈万林19岁,最小的赵开明13岁。船到泸溪县城后,船队继续开向辰州,留下13个年轻人看管旧军服。在泸溪县城,13个年轻人均看中了一位绒线铺里卖白棉线草鞋带子的姑娘,名叫小翠。后来,小翠嫁给了赵开明。沈从文即是以小翠为人物原型,写了《边城》。《沈从文散文》里曾谈道:“那女孩子名叫‘小翠’,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印象而来。我们各人对于这女孩子印象似乎都极好,不过当时却只有他一个人特别勇敢天真,好意思把那一点糊涂希望说出口来。”

  1920年11月,湖北宣恩、来凤、咸丰三县神兵及地主团防武装,共3000多人攻打来凤县城。靖国军三师伤亡惨重,师长吴醒汉重伤,因诈死才保全了性命。湘西靖国联军二军军长张学济闻讯,率部前来救援,在来凤中坝垄遭神兵围攻。张学济阵亡,身中74刀,部队全军覆没。沈从文与赵开明因留守辰州,才逃过一劫。

  关于中坝垄一战,沈从文在《老伴》中有详细的描述:“部队集中驻扎在湖北边上来凤小县城里,正预备拉夫派捐回湘,忽然当地切齿发狂的平民,受当地神兵煽动,秘密约定由神兵带头打先锋,发生了民变,各自拿了菜刀、镰刀、撇麻砍柴刀,大清早分头猛扑各个驻军庙宇和祠堂来同军队作战。四千军队在措手不及情形中,一早上就放翻了三千左右。总部中除那个保安司令官同一个副官侥幸脱逃外,其余所有高级官佐职员全被民兵砍倒了(事后闻平民死去约七千,半年内小城中随处还可以发现白骨)。”文中的保安司令官,不是指湘西靖国联军二军军长张学济,而是指1917年带领800名凤凰人从军的“保安司令”。当年与沈从文同船下辰州的13个年轻人,在泸溪被土匪砍死了3个,在来凤中坝垄战死了8个。

  1934年,32岁的沈从文写《老伴》之前,回过泸溪。这时候,赵开明已定居于泸溪县城,早与绒线铺卖白棉纱草鞋带子的那个小翠结了婚,赵开明的女儿也已长成少女。在沈从文的眼里,她与17年前的小翠长得特别像:“我毫不含糊,敢肯定现在的这一个就是当年的那一个。”沈从文在赵开明的铺子里购买了白棉纱草鞋带子和白糖,赵开明一直没有认出沈从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沈从文分明认出了当年的生死弟兄,却一直不和赵开明打招呼:“我还是一眼就认定这人便是那一再来到这铺子里购买带子的赵开明。从他那点神气看来,却决猜不出面前的主顾,正是同他钓蛤蟆的老伴……我憬然觉悟他与这一家人的关系,且明白那个似乎永远年青的女孩子是谁的女儿了。我被‘时间’意识猛烈的掴了一巴掌,摩摩我的面颊,一句话不说,静静的站在那儿看两父女度量带子,验看点数我给他的钱。完事时,我想多停顿一会,又借故买了点白糖,他们虽不卖白糖,老伴却十分热心出门为我向另一铺子把糖买来。他们那份安于现状的神气,使我觉得若用我身份惊动了他,就真是我的罪过。”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沈从文先生自己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赵开明与小翠结婚,他在潜意识里竟然有些吃醋,因这一点隐约的醋意,他居然不与当年的伙伴打招呼。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位读者的揣摩,无损于沈从文先生的光辉形象,也许人家当年根本就没有那吃醋的意思,只不过是近乡情怯、不敢问来人而已吧?

  沈从文先生将部队的全军覆没归罪于“平民切齿发狂、神兵煽动”。若只有神兵煽动,第二军不去“拉夫派捐”,平民绝不至于“切齿发狂”。1920年,靖国军在鄂西南的失败,应归罪于军纪不严、苛捐杂税太多,人民负担太重。8年后,换成贺龙的红军来到鄂西南,局面就大不一样。

  1927年,中共施鹤临时特委书记、来凤人杨维藩赴咸丰争取神兵,神兵头领王锡九委任杨维藩为“精灵宫神兵第一路司令”,带兵进驻利川老屋基。1928年,贺龙率领仅有“91人、72条枪”的红四军抵达老屋基。杨维藩率所部参加红四军。红四军把杨维藩的神兵编为特科大队,任命杨维藩为队长。以特科大队为先锋,红军陆续攻下建始县城、鹤峰县城。1929年1月13日,鹤峰苏维埃成立。

  1920年,靖国军在鄂西南被神兵打得一败涂地;1928年,红军却因神兵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前者军纪涣散、苛捐杂税太多,而后者军纪严明,是穷人自己的队伍。

  1935年,33岁的沈从文发表了《湘子岩》:“二十年前澧州镇守使王正雅部队一个平常马夫,姓贺名龙,兵乱时,一菜刀切下了一个散兵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马夫。”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英雄事迹,在33岁的沈从文笔下,被贬低了不少。

  解放后,沈从文先生的思想进步了不少。1956年7月9日,沈从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前》:“三十年来,北京城经历过了许多重大事变,终于解放了。成了人民争取持久和平的象征,共同努力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也算是沈从文先生对贺龙元帅的一种肯定吧。赞美解放,就得赞美革命,赞美革命,就得赞美贺龙元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