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1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中国疾控中心连夜回答了网友提出的质疑。
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就此做出四点说明:首先是论文的样本病例,包括感染的15名医务人员病例在论文撰写前已于1月21日前向社会公布;其次,论文基于以上病例提出“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观点;第三,论文是由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最后,及时在学术刊物发表调查结果,有助于国内外专业同行及时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评估和研判疫情,改进防控策略。
1月29日由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等45名医学专家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因结论与武汉疾控中心在新型肺炎早期所披露的信息不一致而备受争议。
这篇论文通过对最早的4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在2019年12月中旬以来,病毒已经在密切接触者之间发生人际传播。而如果其他地区的传播动力学也相似,那么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减少传播,从而控制疫情,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采取预防和减少传播的措施。
该论文的结论与专家基于1月24日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论文的推断基本一致。根据《柳叶刀》公布的首批41位感染者的数据,乔治城大学奥尼尔研究院的传染病医生DanielLucey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在去年11月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传播,不管是动物传人或者是人传人。而且从第一个感染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且与此后在华南海鲜市场感染的病例未接触过的证据可以推断,病毒很可能已经早于11月就发生了人际间的传播。
不过Lucey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这一观点只是基于现有证据的推断。“中国官方没有做出不实的披露。”Lucey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1月29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这篇最新论文透露了两个关键的数据,首先是发现武汉现阶段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倍增时间约为7.4天,密切接触者之间的人际传播从12月中旬开始已经发生,并在此后一个月内逐渐播散;第二是大多数早期病例均报告了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但从12月底开始,与华南海鲜市场不相关的病例便呈指数增长。
但比论文结论更被公众关注的是论文的作者。中国疾控中心在声明中也强调了论文是十几个单位合作完成的,而4名通讯作者分别是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高本恩与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杨波。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在Twitter上分享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发表评论称:“向这个英雄的成就致敬,这是在中国疾控中心高福和冯子健等同仁的领导下完成的,也要感谢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努力,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截至发稿,梁卓伟尚未就他们何时做出以上结论回应第一财经记者。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去年12月31日第一批国家医疗队的专家进驻武汉调查疫情,到1月10日仍一直宣称“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1月15日凌晨,武汉卫健委才表示:“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直至1月21日才发布消息称,有15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根据论文显示,武汉医务人员在1月1日至11日感染7人,1月12日至22日感染8人。
多位科研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传人的证据还是很强的。即便无法百分之百确认,但至少应该留有余地,比如可以说‘疑似人传人’之类的表述。”
在中国疾控中心发表声明前,1月29日科技部网站一份题为“疫情防控完成前,不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的文章引起巨大反响。科技部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文件还指出,要“以‘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发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加强有关实验数据、临床病例、流行病学统计等数据、成果的开放共享。”这看似是针对网友反应的实验数据和样本资源分配不均所做出的回应。此前有疫情一线的研究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承认,“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未详细展开。
专家指出,“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这点特别重要,尤其要重视临床研究。
美国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Ebright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第一时间的科学数据文章的发表永远是应该去做的,这对人们了解科学真相非常有用。”科学家还提倡未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疫苗的研究中。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贝勒医学院系主任PeterHotez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务之急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速疫苗的研制,尤其是借助新技术,科研人员很快就分离出了病毒毒株,加快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在疫苗的研制中,应该去伪存真,鼓励真正安全有效的产品研发,警惕伪科学产品。”
此前,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也强调:“对疫苗的研制很有信心。”高福院士也是主持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分离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并及时与全球分享了毒株信息,他带领中国疾控中心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