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求 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大全集

  驻足望去,荒草萋萋,零星的瓦房傍着山麓,屋檐低垂着头,长墙被青烟熏黑了,剥落了,瓦楞上的杂草在风中飘摇。断桥横在水上,孤零零的,已满是干枯了的青苔。菜园子的篱笆倾斜着,偶尔有一两只孤鸟,掠过,嘹唳着,如怨如诉。一条条绵亘的山径是通往高山的,望不到尽头。

  四季永在轮回,但这个被重山围住的山村依然没有变,一山仍高过一山,我只依稀得记得,在此已经度过十五个春秋了。朝辞暮来,年复一年,在早春复苏的时候,山间的花草总是次第绽放吐芽,到了严冬,一切都被风霜摧残得变了样,这是这里沉淀在我心里的一幅画卷——不可抹灭的风景线。

  山村里的风是凛冽的,风裹风,像长鞭一样,奔踹而来,扫荡着已显得萧索的世界,不停歇地长号着。亘古的群山似乎被震颤了,低谷里发出一阵阵回音。松林被摇撼着,褪黄了的老叶飘落而下,遮去了树下的荒草,只稀零地留住几片在树梢,孤独地颤抖着。望去,一个皱着的面孔,包着额头,驼着背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了,对我说:

  一倏忽,日暮已经降临,仅存的一点余曛已经隐去,遥渺的山岭已经被眼云笼罩,紫灰漫天,像被泼洒了墨一般,与山的伟岸连在一起,都黑沉沉地鼾睡去。天地间,阒静无声,整个世界似乎长眠了数万年,静得出奇,这是一种最无杂念的境界。蓦然,远处的山壑传来一声犬吠,仿佛要唤醒沉睡去的山村。兜眼望去,山下的百亩梯田野隐去了,田傍依着山,水穿过田,带着斗笠晚归的村夫行在田垄上,野草刮着他的裤管。山野人家,炊烟袅袅地升起,风卷着,消散在云间。裹着花棉袄的村妇便扯着嗓子叫道:

  月夜沉寂,野旷天低树。独坐在院落的几尺石碣,疾风撩乱了我的发绺。桂树落下斑驳的黑影,映在我肩上,如一幅墨画一般。墙外的竹影婆娑,黑漆漆的,像一堵黛色的高墙,围着我。弓月藏在云隙,是这天幕下的一点底色。空园白露,孤壁山人,雾露冷,静静地深掩住了一园幽寂。心里总涌起一点点凄凉,一点点感怀。

  我曾一度想,隐居在深村里,让重岭围着我,开辟半亩方塘,开辟几亩荒田,在菜畦里种上几沟大白菜,几沟葱,朝阳初上之时,就开始耕作,到了余辉散尽的夜幕,就坐在小院,看那星辉洒落院角的荷塘,细数泛起的粼粼波纹,聆听着夜虫的赞歌,慢慢地酣睡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萌生这样的念想,潜意识下,总对这里的桑田,重山,复古的瓦屋有一种近于狂热的情感。是的,在异乡漂泊多年,浑浑噩噩地度日,唯有觉得这里才是心灵所能小憩的驿站。

  望着墨云天,想着,暖阳终会从东山升起,料峭的冬天终将会被春天更替,巍峨的山带终究困不住前行者的步伐。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八十九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迎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且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 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卜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 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