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肆空间艺术项目“这儿有多近”:以“散文”形式不断建构艺术创作

  艺术项目“HOW CLOSE IS HERE 这儿有多近”灵感来源于法国作家及电影导演 Chris Marker 在1983年完成的电影作品《Sans Soleil》(日月无光)。影片是关于一个女人对一位世界旅行者思想的叙述,对时间的冥想和记忆,源自于东京,几内亚比绍,冰岛,旧金山,巴黎等这些遥远地方的只字片语和图像。

  作为一种在叙事与纪录片间隙地带被模糊占领的电影种类,散文电影对空间有意地疏忽和临时地粘连,在对多重视角叙事的偏爱中,常常由叙述者的发声而得以实现。全新的或差异性意义由此附着在视觉内容中,继而通过对图像切片,使文字与之粘连,并将其混合在现有的影像之中,新的联系和意义从而浮现,生成对单一图像叠加的观念。由于语境对我们的接收有着与作者相同的影响,散文电影中使用的技法,将邀请我们反思,在面对并接受外界时,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模糊之处。

  艺术家Fabian Hammerl 1971年生于德国汉堡,毕业于德国基尔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硕士。艺术家、研究者Christopher Sand-Iversen 1981年生于英国加的夫,曾任阿玛莲堡博物馆丹麦皇家收藏部助理,现工作生活于丹麦哥本哈根,为非盈利性艺术机构SixtyEight艺术机构总监。

  在艺术项目“HOW CLOSE IS HERE 这儿有多近”中,Fabian Hammerl来到成都肆空间进行驻留创作。围绕Fabian 的系列影像作品《THINGS AS THEY》(像他们那样),作为书写者的 Christopher 则在哥本哈根对这些图像进行散文式的文字创作,同时这些文字不必一定反应作品本身。如同《Sans Soleil》,《THINGS AS THEY》中的场景拍摄于不同的地方,有些甚至已经被拍摄者遗忘。面对这些图像,Christopher 的文字充满了个体的自我特征。透过这些与图像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文字,呈现出另外一种现实,向观者打开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并邀请观者在观看这些影像和文字时再在作品上添加新一层的思考。

  据肆空间负责人之一黄佼介绍,此次整个项目以“散文”的形式,Fabian用自己在世界各地所拍摄的图像出发,Christopher则用文字的方式不断书写回应,建构虚构的特指。图与文既是单独成立的,又有一定的联系,进行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有图片的替换、撤销和根据变化而进行的新的散文诗的书写。“Fabian这次项目中的图像都是没有人的,并且去除了地标性建筑,将图片混杂在一起。他不通过眼睛看镜头,拍摄的方式也是在行走过程中对画面不做任何设置的无意识拍摄,从中发现和感受场景与拍摄者之间感情的连接。这批作品也是对居伊·德波所谈论的人在城市空间中的迷失,以及一位墨西哥作家关于人与所生活的公共空间之间感情关系的讨论。Christopher则用文字的书写,从另外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回应,包括排版的方式,都是重新的建构。。可能这个回应与作品并没有什么关系,却又互相关联,互为呼应塑造新的内容。”

  同时,Fabian 与 Christopher 还邀请两位来自成都本地的艺术家马琨和王一山参与到项目当中,以不限制的艺术形式对《THINGS AS THEY》系列影像和已经书写的文字做出回应,成为“散文”的一部分。整个项目在3月9日以首次展览开幕作为开端,来开启为期两周的项目推进,以外界对“HOW CLOSE IS HERE 这儿有多近”多层次的回应来不断重塑作品的创作,公众在观展时的反馈也将被保留其个人色彩,为Fabian 与 Christopher 的创作增加丰富的观察角度。

  Fabian 表示,“城市的公共空间正在逐渐缩小,不同城市都有相同的地方,我试图寻找到这些相同点,并关注居住在此的人们与这个地方的关联和人的生活状态,通过街景的照片去寻找到世界型的共性。之所以照片中没有出现人物,也是想观者将自己放入场景之中,延伸画面之外的内容。”对于此种创作形式,Fabian 认为“图像作为视觉语言,文字会带来更多的想象,当文字加载在图像中,打开了对城市和生活想象的另外的角度和层面。两位本土艺术家通过各自的方式参与和讨论虚构城市的话题并进行展开,也从不同视角建构和丰富了这一项目。”

  不断更新的图像和文字重叠,加上本土艺术家在不同阶段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回应,整个以散文概念的这一项目被不断重塑,多层次的叠加之后。在阶段性创作完成时,机构将在3月23日以第二次开幕的形式完整的向公众呈现整个项目的作品。驻留期间,围绕项目的相关系列工作坊及讨论,也将同期陆续开展。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