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精品散文赏析 席慕容的散文有两个最大的特色,一个是在她的散文 中, 除了人以外, 很多描写均以花为对象, 或者以花作隐喻。 另一个就是对于颜色词汇的使用。而这主要是因为她本身就 是画家,因此对于颜色词汇的运用,自然比其他作家运用来 的贴切。而这两个特色也让她的散文别有一番风味。 野生的百合 那天,当我们四个人在那条山道上停下来的时候,原来 只是想就近观察那一群黑色的飞鸟的,却没想到,下了车以 后,却发现在这高高的清凉的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野生的 百合花! 山很高,很清凉,是黄昏的时刻,湿润的云雾在我们身 边游走, 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 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 而虽然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连我心里的感觉竟然也 完全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同行的朋友,这眼前的一切和我十 八岁那年的一个黄昏有着多少相似之处。一样的灰绿色的暮 霭、 一样的湿润和清凉的云雾、 一样的满山盛开的洁白花朵; 谁说时光不能重回?谁说世间充满着变幻的事物?谁说我 不能与曾经错过的美丽再重新相遇? 我几乎有点语无伦次了,朋友们大概也感染到我的兴奋。 陈开始攀下山岩,在深草丛里为我一朵一朵地采撷起来,宋 也拿起相机一张又一张地拍摄着,我一面担心山岩的陡峭, 一面又暗暗希望陈能够多摘几朵。 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他给我采了满满的一大把, 笑着递给了我。 当我把百合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 和满足。 一生能有几次,在高高的清凉的山上,怀抱着一整束又 香又白的百合花? 多少年前的事了!也不过就是那么一次而已。也是四个 人结伴同行, 也是同样的暮色, 同样的开满了野百合的山巅, 同样的微笑着的朋友把一整束花朵向我送了过来。 也不过就是那么一次而已,却从来不会忘记。 令人安慰的就是不会忘记。原来那种感觉仍然一直深藏 在心中,对大自然的惊羡与热爱仍然永远伴随着我,这么多 年都已经过去了,经历过多少沧桑世事,可喜的是那一颗心 却幸好没有改变。 更可喜的是,在二十年后能还再重新来印证这一种心情。 因此,在那天,当我接过了那一束芬芳的百合花的时候,真 的觉得这几乎是我一生中最奢侈的一刻了。 而这一切都要感激我的朋友们。 所以,你说我爱的是花吗?我爱的其实是伴随着花香而 来的珍惜与感激的心情。 就像我今天遇见的这位朋友,在他所说的短短一句话里, 包含着多少动人的哲思呢? 我说的“动人” ,就如同几位真诚的朋友,总是在注意 着你,关怀着你,在你快乐的时候欣赏你,在你悲伤的时候 安慰你,甚至,在向你揭露种种人生真相的时候,还特意小 心地选择一些温柔如“花香”那样的句子,来避免现实世界 里的尖锐棱角会刺伤你;想一想,这样宽阔又细密的心思如 何能不令人动容? 我实在爱极了这个世界。一直想不透的是,为什么这个 世界对我总是特别仁慈?为什么我的朋友都对我特别偏袒 与纵容?在我往前走的路上,为什么总是充塞着一种淡淡的 花香?有时恍惚,有时清晰,却总是那样久久地不肯散去? 我有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们陪我一起走这一条路,你 说,我怎么能不希望这一段路途可以走得更长和更久一点 呢?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竟然开始忧虑和害怕起来,在我的 幸福与喜悦里,总无法不掺进一些淡淡的悲伤,就像那随着 云雾袭来的,若有若无的花香一样。 然而,生命也许就是这样的吧,无论是欢喜或是悲伤、 总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地来走上一趟。 我想,生命应该就是这样了。 小卫兵 幼年时的记忆总有些混乱,大概是因为太早入学的关系, 记得是五岁以前,在南京。 只因为姐姐上学了,我在家里没有玩伴,就把我也送进 了学校,想着是姊妹一起,可以有个照顾,却没料到分班的 时候,我一个人被分到另外一班。 不到五岁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无能是因为年龄的幼小, 却只以为是自己笨。所有同学都会的东西,我一样也不会, 他们都能唱的歌,我一句也跟不上,一个人坐在拥挤的教室 里,却觉得非常寂寞。 总是盼望着放学,放学了,姐姐就会来接我,走过学校 旁边那个兵营的时候,假如是那个小卫兵在站岗,他就一定 会送我一朵又香又白的花朵。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在众多的放学回 家的孩子里,他会单单认出了我,喜欢上我,在那整整一季 花开的季节里,为我摘下,并且为我留着那一朵又一朵香香 的花,在我经过他岗亭的时候,他就会跑出来把那朵花放到 我的小手上。 已经忘了他的面貌了,只记得是个很年轻的卫兵,年轻 得有点像个孩子。穿着过大极不合身的军服,有着一副羞怯 的笑容,从岗亭里跑出来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的。 花很大很白又很香,一直不知道是哪一种花,香味是介 乎姜花和鸡蛋花之间的,这么多年了,每次闻到那种相仿佛 的香味时,就会想起他来。 想起了那一块遥远的土地,想起了那一颗寂寞的心。 想起了我飘落的童年,离开南京的时候,却没有向任何 一个玩伴说过再见。 给孩子一些美的熏陶 上一封信里,我谈到居住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些朋友 说,在一个大城市里,无法多与大自然接触,是一种必然的 现象。可是,也有些朋友认为,我们可以想办法改善这一种 现象,例如,较远的我们可以力行家庭计划,切实地去减轻 人口的压力,较近的,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社区公园,让孩 子们有在户外活动的场地和机会。 事在人为,只要有深谋远虑的政府,有肯合作肯维持的 有公德心的市民,我们的居住环境应该可以逐步地改善。只 要我们肯去做,而且做得得法。 我为什么要加上最后的这一句呢?那是因为我有一些 感触,很深的感触。我们不是没有社区公园,可是,公园里 有太多的铁栏杆、太多的水泥,除了地上铺满水泥以外,还 用水泥做出各式各样的东西:水泥的亭子、水泥的柱子、水 泥的假山、 水泥的竹子, 真正是 “巧夺天工” ! 它毕竟不是“天工” 。 然而, 公园设立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要让住在水泥房子里的人 能有个休憩的处所,有个接近大自然的地方,那么,就应该 有草地,有树,有真的石头,有真的竹子,哪怕只有小小的 一点面积,可是,就应该是真的,自然的。 我不相信会有人对我这句话提出异议, 可是, 奇怪的是, 所有的社区公园都在朝“巧夺天工”那条路上去走。同时, 在全省各地只要有人发现了一个风景区,马上会有人在那个 风景区里做规划和建设的安排,发展那个地方的观光事业就 是充实那个地方的水泥设备:开路,装栏杆,在最漂亮的关 口上盖一座红红绿绿的亭子,做了很多水泥凳子。不管是澄 清湖也好,石门水库也好,好像观光局长身兼水泥厂厂长, 恨不得把所有的名山胜水都糊上一层水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中国人不是一向很讲究情趣的 吗?不是一向自命为清雅的民族吗?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 子的呢? 我想,这个问题谈到最后,仍然要回到我们年轻的母亲 身上来了,幼儿美的教育,是我们一定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这一代有很多事情我们已改不了了,但是,无论如何,对我 们的下一代,我们一定要多给他们一些美的熏陶,而这些美 丽的事物从何处能得来呢? 还是原来的老答案: “大块假我以文章。 ”从自然的环境 里,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宝库,只要你肯用心 去汲取。 假如不能常常出去看材,我们就想点办法在家里种几盆 小花。假如公寓房子不能养猫狗,我们就想办法养只鸟,或 者养几条鱼。天气好的假日,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不 用去很出名的风景区,因为一定人挤人,就好像挑个春天上 阳明山一样,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最好找个不出名 的小山去爬一爬,或者找个不出名的海滩去走一走。别人都 去白沙湾的时候,我们一定不去,这样,才能够好好地度过 一个愉快的假日,不会搞得人仰马翻,而什么都没看到、也 没享受到。 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一颗心,请给他们足够的飞翔 的自由与空间。在旅游的途中,除了给他们果汁、汽水、干 粮以外,请随时随地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习惯。常 看《国语日报》上的儿童作品,有些孩子们写的游记是一套 公式:坐车去目的地,到了目的地吃东西、玩游戏、然后坐 车回家。当然,对孩子来说,换了个地方去游戏和吃东西已 是很快乐很满意的事了,可是,我很担心,这里面会出来很 多未来的水泥厂厂长,假如他将来不负责观光事业或社区公 园的建设也就罢了,否则的话,二、三十年后,我们的风景 区将剩不下多少自然的风景了。 就像淡水海边那一片孤独的水笔仔一样,大自然是一种 不可以随意糟蹋的珍宝。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认清楚这一个 事实,让他们知道: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该用全心全意去维护 与爱惜。 美的导师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 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观察儿童画,我们可以发现,越年幼的孩子,对自然界 的向往越大。他们作画的题材虽然以小我为中心,但是,每 一张图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 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泉源,孩子们有一颗敏锐易感 的心, 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 一天、 两天, 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行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 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的。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接触呢?我想,从婴儿能够出户接受 日光浴时便可开始了。当然,假如你相信胎教的话,那么, 你可以开始得更早。假如家居在乡下,或者近郊,那比较没 有问题,但是假如家居在闹市里,做母亲的就要稍微辛苦一 点了。 有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幼时,因为家居在台北植物园附 近,她常常带着孩子去散步。在散步时,总会教年幼的孩子 辨认一两样植物,除了辨认名称以外,还仔细观察花、叶、 枝的不同。孩子长大以后,母亲逝世了,这个孩子在追念母 亲的文字之中承认:虽然和母亲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但 是最难忘的,仍然是幼年时在植物园中的散步。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幼儿稚嫩的小手,在 绿荫深处漫步,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 从其中也能得到很大的快乐,更何况幼小的敏感的心灵呢?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 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第一没有时间, 第二家不住在植物园附近,第三散步是需要闲情逸致的,生 活这样紧张,工作这样繁重,哪能天天带孩子散步。给他们 吃,给他们穿,就已经很费力了。 《中国母亲底书》的作者张天麟先生,说了句很发人深 省的话: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 “心穷” !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中国人很爱贴标语: “现 在的儿童,就是将来的栋梁” 。 “儿童是民族的幼苗” 。每个 成人都会点头称是,并且也深信不疑。但是,却没有人,没 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儿童心灵的充实。没有灌溉的幼苗会长得 好吗? 其实,儿童所需求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使他们满足。 就像一天工作完毕后,父母可以带孩子们在家居的附近散一 下步,在阳台上浇一下花。也许一天只要十分钟,假如不能 天天实行的话,哪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也行。让孩子们和 你一起观察这个世界,让大自然走进他们心中。 孩子们会知道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