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常书杰,在2015年曾以690分的成绩获得钟祥市理科第一名,位居荆门市第2名、湖北省第8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常书杰今年高考语文132分、数学149分,英语144分,理综287分,总分712分。
常书杰系喜欢打游戏放松学习,多门功课不及格,大三时被北大劝退,回到钟祥一中复读,今年再次参加高考,得中湖北省理科状元。
高考甫一落幕,媒体炒作才刚刚开始,状元名单、照片、排名都成了追逐的焦点,诸如状元榜中榜、状元语录状元宴等更是数不胜数。
媒体似乎很热衷构筑的“高考状元”新闻群体,并且符号化消费这一群体。刻板印象中,社会大众和媒体将高考状元塑造为——励志、勤奋、多才多艺的人设标签。强者崇拜,成王败寇,高考状元被塑造为应试赢家,奋斗者、励志者、英雄形象。
各高校为了争抢“状元”,不惜撕破脸,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经费紧,但奖励“状元”却 “大手笔”……
“状元秀” 年年循环上演的狂欢,这种热炒“状元”的行为,无法掩饰——背后暗藏的教育功利化思维,细想下来,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媒体图利,为迎合大众猎奇心理放大“状元效应”,要的是“利”,学校也通过状元的宣传,而提高知名度,吸引家长和优质生源,图的是“名”。高考状元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图名的图名,逐利的逐利。
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否则他就不可能被北大劝退。在唯分数论的肤浅教育政绩观下,是中国高考应试教育摧残下扭曲狂热的“拜分数教”。需要端正心态,加强自律,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的节点,片段欢愉罢了!
社会大众也应当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在公众眼里,高考状元未来就是走向了人生巅峰,其实,也不一定。
状元的未来,也要看自己未来如何走。也有很多高考状元走得不那么亮丽光鲜。比如2006年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因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便沉迷网络,四处流浪。1996年湖北阳新县的高考状元王远,进入中南大学,却因不喜欢所学的自动化专业因此退学,在家闭门不出三年后捡破烂为生,曾为四川的高考状元,因被嫌弃相貌丑陋,而持刀杀人,锒铛入狱。
高考状元该不该捧?状元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故意将状元神化,这种捧杀和种种讴歌赞美,容易使他们产生膨胀、浮躁心理,容易迷失自己,自我陶醉、自我膨胀。
高考状元神话背后是现实功利的崇拜,形成一种畸形的社会价值导向,使僵化的教育体制更加根深蒂固。然并卵,让吃瓜群众失望的是——不少高考状元的成就,低于社会预期,他们当中大多数,也并没能成为各行业的 “顶尖人才”,换句话说,也就是说,高考状元们的职业成就,其实不突出。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蔡言厚,11年曾发布了《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崇拜者们狠狠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中国人的“高考状元神话崇拜”背后是几千年来的科举情结,古代文人一旦科举高中马上成为社会精英,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今天的高考,不过是就职途径,即便是众星捧月的“高考状元”,也可能连好工作候选人的资格,都不够。所以,该给“高考状元热”降降温啦!
另外,大三被劝退,再上大学,而当年的同学都已经大学毕业,浪费4年时间啊!这一折腾,想要和别人一样,又得折腾四年,试问一个人的青春,是可以肆意挥霍浪掷的吗?
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开始骄傲,终究会被惩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二次入学,会不会继续重蹈覆辙,继续游戏人生,不好好学习吗?
这种任性,是浪费国家资源!相当于侵占了别人的资源,从公共资源的角度,在现行的招录机制下,从北大“退学重考”,挤占了名校在地方原本就很稀缺的计划名额,这种行为,不值得大肆宣传和效仿!
因为必然要挤掉应届生的名额,而一个省里面北大招生的稀缺名额,本无必要被挤占,他本来4年前就考上北大了,换句话说如果回炉的学生多了,肯定不是好现象,没有做增量,而是存量挤压了增量,造成的公共资源浪费也是巨大的。
当然如果他自己如果想明白了,那也可能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好例子。被劝退,已经是对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巨大打击了,我们不应该剥夺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吃一堑长一智,好好管理自己,再入北大,希望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珍惜韶华,做好自我管理,别过度沉溺打游戏,能够再次考出好成绩,说明其基本功很扎实,第一次读大学时,玩心还是重。
岁月安好,还好老天给了他又一次幸运,愿好自为之吧!一句话,玩游戏多门挂科被北大劝退,回炉考上状元,其实并不是好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