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独家 最美的一套《孙犁集》喜欢散文的不要错过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是孙犁经典名篇《荷花淀》的开头。年轻的孙犁怀着爱国主义精神和乐观情绪,创作了《荷花淀》《芦花荡》等早期抗战名篇。这位全无“战斗”气息的革命文学家,以战争中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战斗的场面,挖掘出中国农民的淳朴品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祖国真挚的爱。

  他的写作有着一种清新而淡远的意境,像散文诗一样,在平淡之中见深远,于朴素之中显浓重,也奠定了“荷花淀派”清新秀丽、朴素自然的诗意文风。

  1956年起,孙犁因病休养搁笔十年。“”十年的到来又打乱了他的创作计划。他受到残酷的迫害,被批斗、关牛棚、进干校,六次被查抄书籍、文稿,被“扫地出门”,迁出报社宿舍,蜗居于一间透风漏雨的小屋。受迫害最厉害时,他几次有自杀的念头和行动。

  “”后,孙犁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创作高峰,但被斗争、劳改的经历给孙犁的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深深地体会到人性的恶,他的文字也变得沉郁、老辣,写作随笔时态度分明,毫不含混,与先前清新诗意的“荷花淀风格”形成鲜明比照。

  他与现实的关系也发生巨大改变:几乎不出席任何社会活动;不接受采访,不接受摄影和录像,不谈小说改编;不应酬不寒暄,拒绝为朋友著作友情作序。先前我们熟悉的那位谨小慎微、有清新之风的小说家从孙犁身体里消失了,孙犁变得深刻、孤傲、丝毫不向外在世界妥协。

  1998年10月,孙犁病情加重,在病榻上缠绵了将近4年。2002年7月11日,孙犁逝世,享年90岁。

  以往人们都将孙犁当成革命作家来读,殊不知就算在“革命文学”的序列里,孙犁也是个边缘人。汪曾祺说,同样是对“革命”、“战争”的观察,在别人看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孙犁更容易关注到卷入其中的人情、人性。

  铁凝也回忆孙犁说,“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实际上,人性和人情是他一生的关注。

  在孙犁的小说中,除了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细节透露出他对人性的关怀,对人心理的描写准确细腻,让人感动。譬如名篇《荷花淀》里,水生对媳妇说自己要到部队上去,以后不能照顾家里了:

  这样的描写平实至极,只简单写了一个动作,大量留白,但人物的心理感受,读者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孙犁晚年的小说《亡人逸事》中,他写相伴一生的老伴弥留之际,还念叨“我”年轻时给她买花布的琐事:

  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一生追求的是“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写普通事物,并赋予它们广阔而惊人的力量”。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同样取得巨大成就的孙犁,以出色的作品证明他做到了这一点。

  兼顾文学性、经典性与可读性,精选孙犁超越时代、政治的经典文本。同时也涵盖了孙犁主要的创作体裁。

  《荷花淀》是早期小说精选集;《耕堂散文》是散文精选集;《芸斋小说》是晚年小说代表作;《耕堂读书记》反映了作者作家身份之外的才学,是小说、散文创作之外的补充;《书衣文录》是孙犁写在书衣上的文字的集合,记录了孙犁先生的读书感悟、生活琐事。

  虽为“精选”集,但在各卷的命名上,还是想“自然”一些。这几个书名都是作者生前出版过或广为读者熟知的,而且比较大方,如“散文”“小说”是体裁的区分,“耕堂”“芸斋”也是孙犁最著名的堂号,《耕堂散文》《芸斋小说》就都有点“浑然天成”的意味。

  如《书衣文录》,编者刘宗武先生整理过最初的山东画报1998年版、人民文学2013年版。2015年百花文艺社又出版了《书衣文录》(手迹版)。刘宗武在前两书基础上,参照手迹版补入141则,并从自己拍摄的书影补入7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齐全的排印本。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