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散文定义及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 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 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 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 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 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 访问, 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 要把事件的经过, 人物的真实, 场地的实景, 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 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周立波 《散文特写选·序》, 《散文特写选(1959-1962)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 “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 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 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 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 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 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 “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 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 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 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 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 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 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 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 “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 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 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 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 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 文是文学作品, 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 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 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 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 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 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 >》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 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年版) 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 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 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 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 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 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 随处可感。 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 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 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 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 个作者的所见所闻, 所知所感, 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 (汉基 ” 《关 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 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 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 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 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 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 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 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 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 其次, 表现在写作散文时, 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 空间的材料, 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 不分青红皂白, 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 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 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 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 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 朱自清 《背影》 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 ; 郁达夫 《故 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 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 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 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 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 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 方言俚语、 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文言语辞如陶铸 《松 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 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 《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象小说、 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 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 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 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 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 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 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 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 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 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 推敲字句。”(《<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 花文艺出版社 1983)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 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 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 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 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 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 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 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 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 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 《匆匆》 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 。 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 (苏轼 《赤壁赋》 , ) 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 诺夫语) ⒌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 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 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 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 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 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 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 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 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 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 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 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 (《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三、英美散文的特点 英国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唯其如此,才显得活泼强悍,有较强的可读性;英国 的散文多少都带有某种教化的目的,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有的表现为直接,有的 表现为间接,某些时代散文家的教化意识强些,有些则弱些,有的并不表现在每篇具体的文 章中,而是多篇文章所形成的总体之中;英国散文一般都明白、清晰、简洁,华丽庄重的文 体不是英国散文的主流;英国散文的语气亲切随和,笔调轻松活泼,幽默风趣;英国散文总 是流荡着作者个人的情感, 因此是一种富有作者个性的体裁; 最后, 它的结构一般比较精巧, 也许由于篇幅短小, 写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精密的构思, 并能有力地将其付诸实现的缘 故。英国散文是有特色的,属于散文中的上乘。约翰逊的理性论辩、哈慈利特的隽言妙语、 狄更斯的通俗写实、卡莱尔的历史写作、达尔文的科学论证、罗斯金的经济忧患、阿诺德的 文学探讨、罗素的哲学见解、克拉克的电视讲座等等,共同描绘出英国散文作家多元面貌与 英国历史语境交织出来的思想景观和散文图画。 美国散文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风格多元并存,思辨 性突出,写实性很强,幽默感独特。爱默生、麦尔维尔、詹姆斯、弗罗斯特等人的散文让人 感受到无比强撼的思想活力和冷峻的辩证思维,气度非凡。梭罗、克莱恩、杰克.伦敦、庞 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考普兰、韦尔蒂等人文笔清新自然,简约洗练。马克.吐温、 欧.亨利、瑟伯、佩雷尔曼、冯内古特等作家的散文犀利幽默,充满张力、辛辣与苦涩。门 肯、爱德蒙.威尔逊、李普曼、怀特等在大众文化的历史性挑战和机遇中为保持散文的文学 地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怀特,以博大的视野、精致的文笔、敏锐的观察、线 世纪最伟大的散文家”。沃尔夫、塔利斯、麦克菲、狄迪恩等人的新闻主义手 法也给散文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道格拉斯、鲍德温、马丁.路德.金、金凯德、汤亭亭等 少数族裔作家的散文创作又给美国的散文的发展图景增添了有力而必需的一笔。 四、英美散文教学的一得之见讲授英美散文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所述纯属 个人体会论文联盟 首先应当注意英美散文的立论方法。英美散文家大都具有这样的本事,抓住一件事情, 层层敷染, 演化开去, 讲得头头是道, 在漫不经心中引出一番人生的道理来。 要做到这一点, 作者不仅需要见微知著的慧眼,而且要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让思想的光芒向四处辐射,使 文章显得丰富充实。然后再把这些光束聚集在题旨上,折射出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戈 尔德.史密斯的“国家偏见”(National Prejudice) 、米尔恩的“金色的果子”(Golden Fruit) 、 普里斯特莱的“反讽原则”(The Ironic Principle)都属于这类文章。发散性思维的运用还见 诸于正式的评论或近乎于正式评论的散文,只不过采用的技巧不同罢了。在这里,作者提出 一个论点,然后或旁征博引,或如剥笋壳般层层剖析,或夹叙夹议,或举例说明,将文章加 以铺陈,然后再慢慢收拢,自然地得出结论,与文章的开首相呼应。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