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游戏台词 » 正文

一周观展指南上博赏西厓竹刻故宫听“大圣遗音”

  昨天是大雪,与户外岁寒形成反差的是博物馆里的温暖与丰富。上海博物馆正式推出“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纪念竹刻家金西厓先生去世40周年、诞辰130周年。在北京故宫,故宫历史上第一次古琴展“钟粹宫古琴艺术展”,将带观众走进“大圣遗音”;在故宫钟粹宫展厅,观众也将通过文物领略西藏扎什伦布寺的魅力。此外,京沪两地的不少艺术讲座也值得一听。

  为纪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举办,将系统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展览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金西厓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

  展览将展出八十余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通过油画、雕塑、版画、模型、书籍和手稿等多样形式,对法国艺术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来逐步迈向欧洲艺术之巅的澎湃历程进行回顾。

  展览将在原有展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服饰、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工艺,漆器与藤竹编工艺,以及面具艺术等六大板块,展现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文化最生动、鲜活的面貌。

  “当代篆刻名家·新锐联袂邀请展”,是上海中国书法院成立以来筹划的展事和系列活动之一。邀请印坛名家与年轻新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是当代篆刻展览内涵的一次拓展,也是为推动老、中、青篆刻家之间深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期展出的还有由部分名家和新锐创作的“名印、名言专题青田石篆刻展”与“上海中国书法院篆刻艺术中心研究员篆刻作品”,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当代篆刻创作的真切面貌与当代中国篆刻创作的实力与传承。

  展出的拓片藏品涵盖了金石器物的主要类别,包含青铜铭文、秦砖汉瓦、碑版墓志、玉器铜镜、摩崖造像等,藏品年代自西周起至隋唐时期,序列完整。其中大量拓片的原物如“墙盘”、“博局镜”、“穆亮墓志铭”等都是现藏于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精选馆藏扇面精品近百幅,时代跨度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其中不乏沈荃、沈宗敬、任熏、杨葆光等名家作品,且多与松江地区有关。

  “后浪”展示了由中国和英国14位最具影响力的策展人和资深艺术从业者提名的摄影师作品。这个项目在相邻两代人之间构造了紧密联系,并将这一刻的聚光灯投向一群风格迥异却同样值得关注的艺术家身上。

  11月8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将在上海正式向公众开放。在合作项目期间,美术馆将为公众带来三场为期18个月的常设展,以及每年两场的临时展。开幕展览包括“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介绍杜尚、毕加索、康定斯基等蓬皮杜中心馆藏中重要艺术家作品。此外,还有“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这将是他中国首次个人展览,这个展览并非一次常规的建筑展示,努维尔将把展厅转变为一间饱含光影力量的剧场。这个剧场将首度公开一部由努维尔担任监制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同时展出6件以建筑为原型的艺术作品,让观者沉浸式体验这位建筑师设计实践背后的所见与所想,从而进入其思绪和情感的归属之地。

  戈登·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纪艺术史中的独特个案,他以建筑物为创作媒介,并因其“切割”实践和对“安那其建筑”的思辨而为世人所熟知。作为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呈现,本次展览将以400余件绘画、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追溯这位跨学科艺术家在1968至1978年间的独到思考与前卫创作。

  汇聚了19世纪末至今130多年以来的约290张欧洲地区圣诞与新年贺卡原件,展示了克罗地亚及周边国家百年以来的工业与文化发展历史,以及欧洲传统节日的风俗变迁史。

  展览呈现从1987年首次“五人展”的老作品,到老照片、老画册、老签名簿等历史文献资料,再到30年后五人重聚上海,相约再次“五人展”后准备完成的新作。

  展览邀请了10位生活于上海的中外艺术家,包括丁设、韩子健、柯罗夫等共同关注城市化主题。通过油画、装置、综合材料、影像等多种方式表达当代中青年艺术家对城市空间的思考。

  展出当代两位艺术家——李庚和霜凝(唐双宁)的抽象水墨作品。展出的作品均为李可染画院馆藏作品,是一次关于水墨当代性与东方抽象可能性主题的展览。

  丁一鸣现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其绘画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水乡、房舍等题材均有表现。其中,作品《海角》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净》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龙骨》获全国建军70周年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幽居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此次展览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上海嘉诚收藏艺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承办。

  现场展出了董义方作品二十余件以及董义方在中国画创作中的相关资料文献,同时也初步梳理了董义方在不同阶段的绘画历程与自我体悟。作为一位中国画家,董义方的创作从传统山水切入,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对中国画的理论建设、学科建设均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设性意见,此次文献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董义方研究的一个起点。

  故宫博物院开设的第一个古琴和与古琴相关的器物展览,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标准器各一把外,还搭建古琴与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区,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类器物。

  是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首次举办以一至九世班禅额尔得尼和扎什伦布寺为主题的文物展览。展览将展出220余件(套)展品,其中140余件(套)文物来自故宫博物院,另外80余件(套)来自扎什伦布寺,这些展品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展出。

  摄影自诞生以来便与操控的理念密切相关:操控时间和空间、历史和记忆、社会和自然,当然还有操控着现实。参展艺术家虽然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但他们都在创作方法或创作概念中融入了不可预测的元素。其中有几位艺术家舍弃了拍摄图像的动作,转而采用现成的影像作为编辑和创作的对象。

  呈现三年来国内外艺术家在纤维艺术创作上构建纤维艺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性转化上的新维度。

  画家是上海温青联。于他而言,江南雪,沉静却蕴藏无限生机。如 “雪里芭蕉”之不拘,如 “快雪时晴”之清朗。

  以故宫典藏精选文物为核心,从美感学习的六个构面(色彩、比例、质感、结构、构造、构成)及文物赏析的六个观点(装裱、主题、意境、故事、技法、风格),以新媒体艺术引导观众感受文物蕴藏的美感及文化意涵。

  展览联合旧金山州立大学马克·迪恩·约翰教授共同组织,以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展览中还会展出多幅张大千亲友、徒弟的画作,以及一段21分钟的张大千在加州的影像。

  今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卢浮宫将展出近20幅油画,以及相关的小幅作品、素描手稿以及雕塑等,全面回顾他的职业生涯。展览的核心是卢浮宫收藏的5件作品:《岩间圣母》、《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蒙娜丽莎》、《圣施洗约翰》,以及《圣母子与圣安妮》,另有超过10幅油画借展自英国和意大利的艺术机构。

  该讲座将着眼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第一,从陶瓷的概念,性能及用途分析陶瓷与金属等其他材质文物的区别,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第二,为什么要开展古陶瓷科技研究工作;第三,古陶瓷科技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四,古陶瓷科技研究的内容及案例。

  讲座将通过对欧美流行的现当代艺术的简要梳理,揭示出法国从启蒙运动开始建立起来的欧洲造型艺术传统在20世纪的彻底失落瓦解。讲座将重点分析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通过造型艺术训练对于艺术真实的想象与建构,辨析了造型艺术形象与图像形象之间的差异,评价了法国造型艺术传统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产生的深远影响。

  PSA邀请阮庆岳教授,配合“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展览,带来名为“废墟与文学”的主题演讲。

  田珠莉将通过深入研究洛杉矶城市的历史现象,以此对“博物馆大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这是如何发生的?城市博物馆群的文化建设对洛杉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博物馆大道”究竟是由哪些博物馆组成?此外,这一先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洛杉矶城市的艺术和文化?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