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绣,是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任何人都可以绣出同样效果的一种刺绣方法。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自制的十字绣的工艺品。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绣在各国的发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
第一种说法,正式的网站都称十字绣起源于中国唐代,由于在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简单的东西容易传播,中国挑花中的十字绣就在十四世纪经由土耳其传到了欧洲,其中包括外国人的著作(如英国人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也是这样说的。
第二种说法,十字绣在十世纪到十三世纪作为宗教战争的胜利品,被欧洲的城堡主从东方带来的,到十六世纪十字绣从英国开始流传开来。其后这种绣法在宫廷中十分流行,成为娱乐休闲的一项绝佳选择。在文艺复兴时期,十字绣传遍了整个欧洲,绣十字绣成为当时女子的基本课程。十字绣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欧洲女性的新宠,在六、七十年代在中国也一度风行。(十三到十四世纪这场“宗教战争”就是指“东征”和建立土耳其的战争,结果和第一种说法一样)
第三种说法,最早只有称“进口”的商业网站才有“早在公元4世纪,十字绣就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后传到中国,在唐代……”的说法。但这种网站由于十字绣爱好者上的人多,就传开了。第三种说法的错误是不经一驳的:一、四世纪根本没有土耳其,土耳其是被中国打跑的突厥人在十四世纪建立的王国。如果在四世纪,它应该叫古罗马。二、养蚕是中国长期的机密,十世纪后才传到欧洲,那么“四世纪”开始怎么会在欧洲?三、中国的唐代在公元一世纪,怎么能四世纪的东西传到一世纪?(唐朝是在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这里有误,可能说的是汉朝吧)
从十字绣的用途上看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服装服饰。在欧洲,十字绣在七八十年代时就风縻一时,在中国,早在唐代时期敦煌壁画中就有“云肩”,“云肩”这服饰在隋唐、元代等时期,只有皇宫贵族上流社会人士方可使用(享用),其中图象有“四合如意”、“福庆如意”等。在产品上有“云肩”绣包,及儿童用的围嘴等。第二,佩饰、饰品。佩饰在远古时期从产品类别分有:荷包类、烟荷包、香荷包、腰荷包、杂宝抱肚荷包、扇套、扇袋、帕袋、眼镜盒、饰品盒多为达官贵人之用,文人墨客之用。从含义上有《西厢记》中的《赖柬》《拷红》《听琴》《佳期》《蝶恋花》等多为爱情,多子多福等寓意,平安、吉祥、如意。第三,日用品方面。旧日的门帘,“帐挂”“枕头”等日用品,著名绣片有“三羊开泰枕头顶”、“渔翁得利”、“仙壶集庆”、“福在眼前”门帘飘带等。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1828年的这一天,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诞生于瑞士。一百多年来,他树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肆虐的瘟疫地区,飘扬在处于水深火热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心里,深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红十字精神就是人道、博爱、奉献。
现在,红十字精神处处闪现在眼前。无论是在哪,都会感受到红十字的精神品质。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献血站里:人们都挽起袖子,把自己的鲜血无私的奉献给需要血的人们;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护士和医生们不顾生命的危险,急着抢救病人;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救火现场:火警战士们不顾熊熊大火冲进着火的大楼,把被困在里面的人员一一救出……红十字所迸发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无处不在,它一直引导着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
其中最比较典型的事例还数这样一个故事:“五一”期间,大新城管中队接到了一封来自贵阳署名为小清的来信,信里对中队城管队员小蒋热心助人、慷慨解囊的行为表示由衷的感谢,随信寄来的还有300元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前不久,大新城管中队城管队员小蒋在巡逻至大新镇通江北路松山桥时,发现一名约十七八岁的少女独自坐在桥下,神情沮丧无助。于是小蒋连忙下车询问,得知女孩叫小清,在贵阳一所中专学校读书,平时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并认识了我市大新镇的一名网友。近日,该网友在网上邀请小清到大新来游玩,并声称“费用全包”。小清信以为真,便瞒着家人和学校独自乘车来到了大新,可当她来到这里再联系这名网友的时候,怎么也联系不上了,而她身上的钱也已经所剩无几。小蒋得知情况后,马上带她到附近的饭店吃了一顿饭,并打电线元钱让她赶紧买车票回家,别再让家人和老师担心了。小清不忘解囊之恩,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小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类需要进步,人类需要和平,人类更需要爱。人道主义事业赋予中国红十字会的责任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我们坚信,在人道主义的感召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纪将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用人类最美好的愿望-人道的力量,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共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同学们,我们今天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