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大连,著名配音演员陈阿喜去世,享年79岁。陈阿喜生前曾为央视86版《西游记》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配音,《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曾形容其为《西游记》女性角色配音“第一人”。
王崇秋回忆,有一次跟《西游记》的录音师冯景山聊天,冯景山说,自己最欣赏的配音员就是陈阿喜,陈阿喜录音前,从来都是把所有的词背下来再录,不用看着台本录音。
据王崇秋介绍,陈阿喜是我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此前是一名话剧演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播电视剧”时期,曾出演大量角色。很多人知道中国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叫《敌营十八年》,但很少有人知道陈阿喜就是这部剧中“宣司令太太”的饰演者。
此外,陈阿喜还为多部外国电影、电视剧译制片配过音,录制过大量的长篇小说。但陈阿喜为人低调,从不在媒体上宣传自己。
根据公开资料,陈阿喜原籍辽宁大连,是话剧演员、中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资深配音演员,1981年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1987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尖子演员”,1989年载入“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
当年,6年拍了25集的《西游记》整体投入600万元。六小龄童曾在其所著的书中透露,“演员中我的工资最高,每集80元,导演和我们都一样,6年一共2000元工资”。
这意味着,《西游记》中主角和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月平均工资只有28元,而躲在幕后的配音演员工资更是可想而知。但所有人都用深耕细作,历经漫长的拍摄时间创造了至今无法被超越的经典巨作。陈阿喜曾说:“当时科技距离现代很落后、差远了,但仍会千方百计、想各种办法拍显得危险的镜头。”
陈阿喜是87版《红楼梦》后半部分王熙凤的配音,而《西游记》中大部分女性角色也是由她配音,比如玉兔精、老鼠精、白骨精、万圣公主、铁扇公主、金圣宫公主等等。
的确,86版《西游记》的特效并不那么高科技,却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全靠高科技肯定不行,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锦上添花。”
作为影视剧的精髓——人,很重要。不只需要精湛的演技,也离不开“声音”的包裹,正如《红楼梦》中,一出场,就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气势压倒众人的王熙凤。可见,声音是角色的灵魂。陈阿喜的离开,引来大众对青春的缅怀和伤感。“有些人在青春的时候陪着我们,又在我们青春的时候离开。”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在知晓陈阿喜的生平后,恍然大悟:“我从小看《西游记》《红楼梦》长大的,感觉里面的女声都好好听,原来都是陈老师配的音啊!”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配音不是《西游记》中的一份子”,该观点迅速引来激烈讨论,许多网友反驳道,“配音团队也是《西游记》里很重要的一部分,里面好多配音都很棒,让人一想起《西游记》就想到他们的话”,“缺了‘声音’就不完整了。”
《西游记》之外,陈阿喜曾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配音,还是《末代皇帝》中的婉容、《唐明皇》中的太平公主、《四世同堂》中的尤桐芳、《篱笆女人和狗》系列三部曲里的巧姑等等众多剧作中经典人物的“声音”担当。
作为一名资历颇高的电视配音演员,陈阿喜将多种具备丰富表情的声音再现荧幕:时而巧舌如簧、谈笑风生,时而又威严端庄,就连撒泼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与画面中演员的表演完美融合,宛如一人。“阿喜老师是大牌明星,我很敬佩她。同时,她又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不太爱说话,从不张扬,是那个年代的‘播音皇后’……她的每一部作品,无论是广播小说,还是重要角色的配音,我都认真听,偷偷学。”演员申静曾如此评价陈阿喜。
“她工作态度很认真的,在配音界的水平非常高,基本上都是一次过。”王崇秋的助理陈娜表示,201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86版《西游记》30年再聚首的活动,她在参与筹备时,曾多次接触过陈阿喜老师,当时老人已身患癌症,正在接受放化疗,人有些虚弱,在听说再聚首的活动后,非常珍惜昔日参与拍摄《西游记》的时光,坚持要参与这场聚会活动。
活动中,陈阿喜与配音演员李杨一起配音表演当年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一部对白。“虽然老人气息不如当年,但音色还是有当年的神韵。”
在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陈娜也表示遗憾与惋惜,“可以说是配音界的大腕儿了,但是接触她的时候感觉为人特别谦虚。一点架子也没有。”
陈娜说,去年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老人身体不好,在外出时都需要由轮椅推到车上,但是聚会活动中,陈阿喜还是尽量摆脱轮椅,站着参与配音表演,令人钦佩。 文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 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