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节气,就是处暑了。到了处暑这天,天气突然就凉快了下来。就在前两日,秋老虎还在肆意地发威,整个城市像是生活在蒸笼里一样闷热。真到了处暑,太阳隐去了炙热,凉风习习。
处,终止也。终于有了结束的时期,酷热在处暑中终止,接下来就是凉爽的秋天了。终止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从此,秋天的童话将在季节的大舞台上上演。
处暑,即为“出暑”,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真正的秋天即将到来。就在前几天,才刚刚走出三伏天。秋的喜悦,在无尽地扩散。“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时节,白天虽然还有余热,早晚却凉爽很多。
秋,实实在在地来了。此时,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阳透明,天高云淡,月明风清。只等着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阵雨。
寻秋,在郊外的田野。新抽出的稻穗已经低头了,是即将收获的象征。红薯排着队地从地里冒出,花生们欢快地蹦出地面,芝麻杆扎成了堆。各种果子,都在尽力成熟。
花生地里老乡们,正在刨花生。想起了小学时的一篇课文《落花生》,画面在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会有一些东西扎根于生命中,供养着俗世的缺憾。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事,像这秋天的花生一样,粒粒饱满。
虫儿们渐渐地收起了声音,夏的躁动逐渐远去。留下静美的秋意,在人间浮动。草木,庄稼,昆虫,一生都是短暂。到了生命之秋,更是懂得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世界慢慢安静下来。
石榴偷偷地红了脸,梨子是秋季必不可少的食物。今年的梨子,水分格外充足。一口咬下去,竟然满嘴都是蜜汁。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弟弟也比你小啊?”“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于是有了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中华民族的谦让与孝悌美德,从小种下。
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像极了果树上的果实。梨子在枝头笑着,看见了人世间的美好。处暑时节,正是吃梨的时候,清火去燥,润肺生津。许多农作物都在默默地趋向成熟,草木一季,都是尽了力地活着。
还有一些温情,在处暑节气里发生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一位特殊的留言者感动着我的内心。有人发来消息:“书卷你好,我能读懂你的文字,谢谢你,我是个盲人,谢谢你让我的心,看见了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是借助读屏软件操作手机的,每天浏览你的文字成了习惯,谢谢你,带来的美好。”这份特殊的留言,让处暑节气里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意义。能够带给别人一份美好,我忽然感觉自己也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我们生活在温柔的人间,天地,众生,相互对视,相互取暖。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相互拥抱。秋天,写下过童话,也正在续写着人间真情。我想起了烟火丛生的日子里,平凡又热烈的生活。
中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立秋和处暑,都是在阳历八月。处暑时节打枣子,便是人们最喜欢的节目。架起高高的梯子,开始摘枣子,边摘边吃,枣子的甜味入了口,润了心。还会有人拿来长长的竹竿,对着枣树一阵敲击,枣子便应声落地,地面上孩子们欢欣喜气,老人们咧着掉了牙的嘴笑着。
其实,人类的朋友,小鸟们却是聪慧的。被鸟儿啄过的枣子比其他的甜。我不知道鸟儿们是怎么识别的,吃枣子我们喜欢吃那些被鸟啄过,留下疤痕的枣子,因为它真的很甜。
处暑,暑去天渐凉。池塘里的残荷,露出了一股老去的气息。林黛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把秋天的荷塘说得诗情画意,郊外的残荷,在秋天里,眷恋着人间的每一次相遇。
生命在退去中,显出成熟的本色。没有处暑,炎夏将永不终结。人生没有处暑的停歇,也许会疲惫不堪。停歇,是为了再次起航。冷静中沉淀出智慧,停留处有新的开端。处暑之后,孩子们就要开学了,新学期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