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游戏台词 » 正文

看春晚不如上网打游戏? 台词只能用省略代替(图)

  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很多,时间也很长,但是整体比较平淡无聊,缺乏笑点。第一个相声《专家指导》,一上来就来了个“小月月”,让人震惊,也引发了网友的巨大反应。不少网友表示:好恶心哪,还小月月。小月月上春晚了!“给力”还没出现,“月神”就出现了啊!有人提出,经常说别人低俗,自己却说出这个被有关部门认为相当三俗的“小月月”,不知道是如何通过“审查”的。也有人表示,可能其理解的“小月月”,跟我们理解的有所不同。总之,除了小月月和能够听出讽刺张悟本的“绿豆”之外,这个相声最大的笑点就只剩下那句“把它埋起来”。

  另一个更加悲剧的相声节目,是之前备受期待的《独家录制》。这个节目除了展示基本功之外,还不如他们平时随便主持个电影首映式有意思,基本完全不知所云。难怪有观众说,他们就是去给“小月月”垫底的。

  当然,语言上听不懂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内容的陈旧无聊。有人说,网上随便一个帖子都比春晚小品搞笑。在忍受了一大堆让人笑不出来的语言类节目后,全新小品《同桌的你》上场了,“在那情初开的日子里,我一天不见你,我就丢了……”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但电视机前的观众显然很失望,再也看不到赵本山之前那种精彩小品了。

  有评论者称,《不差钱》之后,观众对赵本山的小品有了新的期盼,可是事实很糟糕抖不出包袱,表演惊喜不再,有的只是油腔滑调,流里流气。看来,走到今天,本山大叔也的确是没有太多的台词了,也只能用“此处省略”来代替了。

  京味作家、北京晚报老记者刘一达说,今年的春晚,没创新,太正统。说白了,老百姓盼了一年了,在春晚上没找到乐。从相声、小品到歌舞几乎都是老一套,有的还不如老一套的。为什么老百姓盼春晚,看春晚?就是辛苦了一年,忙碌了一年,在这一天找个乐。那么俗的、那么正统的一台节目,看上去各方面都照顾到了,可就是没有照顾到老百姓。可春晚的最大众的收视群体是谁,是老百姓。没有乐的春晚、没有年味的春晚,谁爱看?

  北京文联赵书说,看了今年的春晚,总体上的感觉是所有的工作人员努力了,可努力就能做好吗?回顾春晚已走过近30年了,可30年来的春晚给中国人留下了什么?我们没有“节日的专曲”。最初的春晚,我们还能听到“祝酒歌”、“难忘今宵”,可那些歌老百姓都太会唱。好听,还不能成为节日专曲。所以,到了今天,我们为人民创作的春节专曲应该提到日程上。

  赵书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我们觉得春晚越来越不好看,年越过越没有意思。主要原因是很多年轻人已不懂得什么是春节,什么是过年。过去,年三十,我们回到老人家守岁,守的是什么,不是热闹和折腾。而是听老人讲讲过去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讲一讲家史,了解一下过去。所以说,过节,过的是人情味,不是过的钱味。春晚要想有人看,让人爱看,就得有人情味。像今年的春晚也不是一无是处,旭日阳刚草根组合演唱的《春天里》,深圳民工的街舞就很有人情味,所以大家都爱看。 (本报记者 龙露)

  从年三十到初六,记者走了十几家庙会,发现雷同之处甚多。就说皇帝吧,到处都是,有陪妃子省亲的,有祭天的,有滑冰的,有在园子里瞎逛的……大大小小总有七八个。让老百姓眼花缭乱,难分“真假”。再说冰场,有点小水面的,甚至没有水面的都要弄个冰场、冰梯。小吃就更多了,现在除了传统的小吃,还有现代的。“麻辣烫”、“烤肉”都挤进庙会凑热闹。

  这就把老外搞糊涂了,这就是北京的庙会吗?这更把老北京搞糊涂了,北京京味的庙会哪里去了?难怪,初六上午,记者在龙潭庙会上,遇到一位老北京。他说,从初一到初六,一天看一个庙会,都差不太多。现在庙会上什么都有,要想找到老北京的东西,还真费点事儿了。像今天来龙潭主要是看看尚斌生、毕连生的拉洋片。前天,在厂甸庙会上,还有幸看到了十三档花会。像这种传统的庙会节目真是不多见了,但创新的东西更少,几乎年年都是那几样。这位老北京说,看完今年的春晚没印象,逛完今年的庙会没意思。

  记者看到,传统的几家老庙会仍然是最火。像白云观、东岳庙、厂甸,能从年三十火到庙会结束。就说白云观,当天看完春晚就有百姓到观前排队,初五从四面八方赶来摸石猴的人络绎不绝。报名参加祈福法会的人天天爆满,一直要持续到月底。再说厂甸,年三十文市街挤得水泄不通。

  自新东城合并后,春节7天里,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共接待游人200余万人次,外宾5000余人,双双刷新了历史新高。记者从庙会组委会了解到,地坛和龙潭庙会成了今年北京春节的热门景点之一,外省市及国外游客明显增多,两个庙会平均每天都会有十余个较大的旅游团举着小旗前来参观游览。

  没有了往年的“标王”,地坛和龙潭庙会商业摊位共比去年减少180个,同时将位置较好的23个饮食摊位对老字号和名特优新商户实行定向招商。龙潭庙会还首次推出了“低碳庙会”概念,通过开通免费班车等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据统计,通过乘坐公交车、步行等方式前来逛龙潭庙会的游客超过了7成。

  春节里,连日来的好天气激发了人们不断高涨的出游热情,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吃住在农家等多种特色过大年方式也同样带旺了通州春节旅游经济。2月2日至8日,整个通州区纳入旅游统计监测的11家住宿单位、4家旅游景区和7个乡镇民俗旅游共接待游人8.24万人次,同比上升127.62%。 (本报记者 张楠)

  兔年的钟声刚刚敲响,2月3日零点,被称为沈阳第一高楼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因燃放烟花鞭炮引发大火。

  烟花燃放引起的火情,还捎上了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工作室。2月4日凌晨,朝阳区望京大西洋新城210号楼21层的一间房屋起火,多辆消防车前往灭火,后被证实为导演冯小刚的工作室之一。据称,冯小刚事后到现场,透露财务室没有被烧,烧的是些资料和纸,也没受啥损失。随后,冯小刚还特意在微博证实此事,并表示据消防专家现场勘察分析,起火原因是一枚礼花弹击中其位于21层的工作室,引起大火。冯小刚在微博中戏称:“我要感谢那位不知名的业余爆破手,我一直在装修还是不装修、堆的东西扔还是不扔中徘徊,是你帮我下了决心。现在回忆,好像没有什么是必须留下的。就让工作室浴火重生吧。” (本报记者 张楠)

  1984年,给庙会下了个定义,即是百姓节日期间上香祈福、旅游、娱乐的公共场所。直到现在众多的庙会内容雷同,没有新意,让人感觉没意思。这是因为它与传统的庙会相比已缺失了一个重要部分感恩。现在到庙会只知道上香祈福,但传统庙会上还有感恩的部分。像北京妙峰山庙会,上山的上香祈福,下山的道一声吉祥,下山沿路舍粥、舍茶、舍馒头到处都有。让人们了解到,祈求祝福的另一面,还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有一个顺口溜儿来说过年,来说庙会:“小孩有的玩,大人有的盼,亲人能传情,人人有事干,能者显其能,智者得其慧,关系能调整,精神得安慰。”

  现在很多庙会,商业化太重,京味太少,甚至没有。它们通过大量的宣传+包装登上春节文化市场,实际上就是个大卖场。现在已到了急呼传统庙会回归的时候了,否则再过几年,年轻人就不知道庙会是什么了。传统的庙会是有庙才有会,当然现在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庙会是百姓春节期间娱乐的地方,花一点“小钱儿”,尝尝传统小吃,看看老北京的玩意儿,高高兴兴过个团圆年。这就是庙会给老百姓提供的场所。只有让老百姓体会到庙会的传统意义,才能营造出不同的春节庙会文化市场。(赵书 北京文史馆馆员 刘一达 京味作家 北京晚报记者)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