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重现张爱玲“忧郁”的中学时代

  作为圣玛利亚女校历史上的最知名校友,张爱玲的印记在三本书中都有出现。张爱玲是1937届,那一届共有学生36人。在这套丛书中收入了张爱玲在校期间发表在学校年刊《凤藻》上的4篇文章。其中张爱玲在《凤藻》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1400多字的小说《不幸的她》,刊于1932年《凤藻》总第十二期,署名张爱玲,编者特地说明作者还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不幸的她》描写一对少女时代的密友,长大以后,一个为反抗母亲为她订的婚姻而漂泊四方,一个自由恋爱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追寻圣玛利亚校友足迹》这一本中,就刊登有张爱玲初一时

  1952年7月5日,两所教会女校圣玛利亚女校和中西女中合并为市三女中。圣玛利亚女校从1881年建立到1952年7月由政府接管,历时71年。

  1952年7月5日,两所教会女校圣玛利亚女校和中西女中合并为市三女中。圣玛利亚女校从1881年建立到1952年7月由政府接管,历时71年。作为近代上海最知名的教会女校之一的圣玛利亚女校,外界最为熟知的是其知名校友作家张爱玲,但关于学校本身的历史研究并不多。随着长宁路原址被拆除,市三女中终于将圣玛利亚女校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首次整理公布,编撰成3本《圣玛利亚女校》系列丛书,日前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开始,由于商业地产开发的缘故,圣玛利亚女校的长宁校区校园陆续被拆除,只有钟楼以保护建筑的名义被保留在钢筋水泥丛中。从那时起,市三女中计划抢救圣玛利亚女校的记忆,这也是《圣玛利亚女校》系列丛书的源起。

  《圣玛利亚女校》系列丛书共三册,《圣玛利亚女校(18811952)》是校史综述,由市三女中师生编纂而成,可以作为研究近现代女校校史的重要史料;《追忆圣玛利亚女校》是校友们对于女校的回忆,全部来自校友的亲笔撰写或口述整理;《追寻圣玛利亚校友足迹》则追踪了著名校友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后所获得的成就以及为社会作出的贡献,由市三女中学生利用假期自主对老校友进行采访后撰写而成。

  市三女中完整保存了圣玛利亚女校学生档案,从1917年起到1952年就读初一的学生名录全部保存,还有各班学生成绩记录和任课老师签名。本书用了大量市三女中保存的原始档案,照片大多来自于女校年刊《凤藻》,目前保存最早的《凤藻》是1920年那一期,那时有14位毕业生。

  作为圣玛利亚女校历史上的最知名校友,张爱玲的印记在三本书中都有出现。张爱玲是1937届,那一届共有学生36人。在这套丛书中收入了张爱玲在校期间发表在学校年刊《凤藻》上的4篇文章。其中张爱玲在《凤藻》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1400多字的小说《不幸的她》,刊于1932年《凤藻》总第十二期,署名张爱玲,编者特地说明作者还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不幸的她》描写一对少女时代的密友,长大以后,一个为反抗母亲为她订的婚姻而漂泊四方,一个自由恋爱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追寻圣玛利亚校友足迹》这一本中,就刊登有张爱玲初一时与同学的合影,这时的张爱玲身材娇小,神情忧郁。《追寻圣玛利亚校友足迹》中引用张爱玲同班同学顾淑淇老人的回忆,“在女校住读期间,张爱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女孩子们吵翻天,她总是在一旁默默不语做她自己的事情,或画画,或看书。”

  初二时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迟暮》,高二发表散文《秋雨》,高三那年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对早报记者说,这些学生时代发表在《凤藻》上的作品,并没有在现在的新经典版张爱玲作品集中出版,因为张爱玲本人认为这是少年习作。可是走出校门,没过几年,张爱玲就在文坛上一鸣惊人。

  在张爱玲成名之后,她在圣玛利亚女校的老师汪宏声曾发表了一篇关于自己学生的文章《记张爱玲》。张爱玲自己也说,“中学时代的先生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汪宏声先生。”汪宏声女儿汪垠一篇记述父亲与张爱玲师生情谊的文章也收入在书中。

  圣玛利亚女校源于1881年创办的圣玛利亚书院,是由美国圣公会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851年的文纪女校和1861年创办的俾文女校。1881年,文纪女校和俾文女校合并成寄宿制学校即圣玛利亚书院,合并后新学校迁往圣约翰书院北面,即现在华东政法大学23号楼,与圣约翰连为一体,中间用篱笆相隔。早期圣玛利亚书院学生主要是一些服务于中国传教会的中国教牧家庭女孩,也有已被家长许配给正在圣约翰书院求学男学生的女孩。

  1931年圣玛利亚女校建校50周年时,学生总人数已经有280人,这些学生的家长一半来自商界,其余多来自政界、宗教界、医界等其他社会阶层,但均为社会精英阶层。当时一年学费是84元,相当于上海普通工人8个月工资。

  1937年抗战爆发后,圣玛利亚女校为日军所占领,女校和圣约翰大学一起搬到了当时公共租界南京路上的大陆商场即现在的东海大楼353广场。当时的大陆商场,成了圣约翰大学、圣玛利亚女校、吴江大学、沪江大学和之江大学共用的校区。女校直到1946年才搬回到白利南路校园。

  1950年12月《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构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颁发,圣玛利亚女校和圣约翰大学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教会学校也被定性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1952年6月圣玛利亚女校接到通知:取消私立中学和教会学校,圣玛利亚女校和中西女中合并为市三女中,并撤出圣玛利亚校区,搬到中西校区。如今,长宁路上的老校区,只拆剩下钟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