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游戏台词 » 正文

习水县土河村:“五抓”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坐落于习水县土河村西北部的荷塘苗乡,海拔128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到75%,年平均气温11.4C, 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9℃。这里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生态宜人,有着“爽爽的土河”之称,又被人们称为“小凉都”,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欣赏它的千娇妩媚和民族风情。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如养在深闺人未时的边远之地,省定一类贫困村的帽子让这里百姓依旧过着简单的农耕生活。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670户30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户808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滞后,三大因素为土河贴上了穷、脏、乱、弱的标签。

  如何寻求改变?如何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如何让山乡旧貌换新颜?近年来,勤劳淳朴的土河人民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塘房精神的指引下,苗汉团结、苦干实干,以脱贫攻坚为引领,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以“五抓”为抓手,让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缺吃少穿的穷山沟,摇身一变,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土河村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组建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产业+扶贫”“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发展莲藕产业1000亩,实现了整村脱贫。

  “闲时就在里种植藕,除除草,打扫卫生,一年有一万二的收入,再加上土地入股分红的5000,生活开支是完全够了。”坝区莲藕里,令狐昌群麻利地用铲子将清除的杂草铲到岸边。家就住荷塘边上,务工也方便。

  此外,土河村通过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的示范带动,发展养鸡5万羽,从单一产业拓展到“产、学、旅、研”多元融合,做大做强桑木鸡和土河莲藕两个传统品牌。带动农户123户512人,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农户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

  “忙时就要负责招呼客人和采购打扫,现在房间都住满了,旅游旺季生意好了嘛。”除了在坝区务工,令狐昌群将自家小楼改成农家乐,和兄弟合伙发展农家乐。目前,40余张床位全部住满。

  近年来,土河村把发展产业、全力打造农旅一体化特色村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草莓采摘等产业,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现有床位1000张。通过“六统一”管理模式,对乡村经营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共有52户经营主体加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土河村通过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发挥他们了解乡风民俗的优势,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扎根乡村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好地服务家乡发展。

  “课程全是满满的干货,对今后回归乡村、扎根一线开展工作很有帮助。”今年,毕业于武汉海事职业学院的王明,被村委作为村级后备力量人才,推选参加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通过一个月的学习,王明对乡村振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立志将所学知识回报乡村建设乡村。

  此外,土河村通过育人、技术训人、平台引人等人才培养方式,充分挖掘土河“塘房堰”精神,鼓励土河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通过“组织引、党员联、能人带”和“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村民到寨坝镇、马临街道等镇乡学习乡村旅游、餐饮、畜牧养殖先进经验,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现场授课,共开展培训103场、1500余人次。组织民族厨艺师、民族舞蹈培训班,累计培训132人。通过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引导村民开设民宿、餐饮、生猪养殖等创业致富。加大政策支持,对符合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创业者提供为期3年的5至30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已引导自主创业农户22户。

  乡风文明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举足轻重,乡风文明不仅能改善乡村中不良风气,还能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自从村上修订了村规民约,村里乱办酒席的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土河村村委会主任陈友德打开了线年,村委制定了村规民约 “十要十不准”,内容包含了公德民俗、生态家园、平安建设、婚姻家庭、村务管理等内容,语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近年来,土河村委通过从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入手,引导村民弘扬优良传统,深入挖掘传承了当地红苗特色文化,开展“道德楷模”“法治示范户”“五家一美五好”等评比活动,组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形成了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抓环境 脏变美一张智能垃圾分类卡,一次扫描, 一声“嘀”, 再按一下相应的垃圾分类按钮,垃圾投放进去就能变成相应的积分。

  “我们都叫它‘环保屋’,垃圾兑换的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方式环保,还能保护环境。”村民杨吉峰隔三差五就会来这里投递垃圾。

  杨吉峰所说的‘环保屋’就是智能化垃圾处理站,是土河村为了鼓励村民积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景区投放的智能设备,村民参与度很高。

  除了引入智能化垃圾处理设备,土河村还通过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

  3年来,土河村累计投入200万元,建成景区公共卫生厕所5个,完成厕所改造355户。建设垃圾分类站点100个、各农户配备环保垃圾桶900个、污水处理站2座,实现垃圾、污水统一收集处置;配备垃圾转运车辆,各村民组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点,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无害化。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土河风貌改造212户、农村人居人居环境428户。

  抓组织 弱变强“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领头雁,带好火车头,是土河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

  近年来,土河村以资源相似、地域相近等因素为原则,因地制宜,成立土河大山联村党总支,由国家正式干部任联村党总支书记,采取“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工作。

  同时,实施“村社合一”,构建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强了土河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土河村集体经济组织、纵深推进土河村产业革命打下了扎实基础。此外,科学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各方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筑牢群众基础。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提供什么。”为发展集体经济,土河村支部书记穆升党带着村干部因地制宜流转村里千余亩土地发展特色规模种植。通过项目运营,累计发展村集体经济160余万元,入股分红3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5500元提升到2019年11200元。(文/图 罗婷婷 王烨 谢永恒)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