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中央社报道,台湾作家林清玄于 1 月 23 日凌晨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 65 岁。他因散文作品广泛选用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和考试试题而几近家喻户晓。现行语文教材中,单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一种,便分别在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选入了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桃花心木》 3 篇文章;此外,还有《心田上的百合花》《在梦的远方》《阳光的香味》《送一轮明月》《少年游》等,也高频出现在其他各版本中小学各年级语文教材和读本中,包括冀教版、鲁教版、沪教版、苏教版、北京版、北师大版等。其中,《阳光的香味》一文曾被用于 2006 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试卷;2015 年,他的《无风絮自飞》又被山东语文高考试卷选用;至于各地中考试卷,林清玄名字的出现频率则更为频繁。
《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图片来源:豆瓣林清玄 1953 年出生在台湾高雄县旗山镇的一个世代务农家庭,祖籍福建漳州,先祖于明朝末年移居台湾。家中有 18 个孩子,包括林父的两位在日据世代战死的兄长的 13 个遗孤,林清玄排行 12,从小生活艰苦。他从中学开始写作,以稿费补充求学生活所需,还曾从事捕鱼、码头搬货、杀猪等兼职。17 岁发表的处女作《行游札记十帖》,是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关注社会转型中农村的衰败(《香蕉王国沧桑记事》)、煤矿工人遭遇(《最黑的生命》)、环境污染问题(《不敢回头看牵牛》)等各类社会现实问题,在《中央日报》连载十天,一时轰动。1972 年,林清玄考入台北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电影技术科,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大学期间的林清玄很是活跃,除频繁出入于公共演讲外,还创办了《电影学报》,作为电影研究平台;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开展文学、哲学、思想交流;与同学合办《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还为《皇冠》《文山报道》《中国时报》等杂志报刊撰写影评、专栏及报告文学。毕业后入伍服兵役期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阳关已唱千千遍》,之后两年又接连出版《莲花开落》《稚鸟啼》。自此,林清玄开启了持续高产的写作、出版生涯。他曾多次告诉媒体,自己从小立志写作,小学每天训练写 500 字,中学后每天 1000 字,大学的时候 2000 字,“出社会后”每天 3000 字。持续高产的实现也与林清玄十余年的媒体职业生涯有关。1977 年,林清玄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当时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中国时报》任海外版记者,一年后又兼任了《时报周刊》的编辑,1984 年调任至《工商时报》经济组记者,后陆续升为主笔、周刊主编。当时,报纸副刊和杂志专栏十分兴盛,为林清玄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在新闻工作之余,他曾为《联合报》《台湾时报》《台湾新生报》等多份报纸杂志的副刊或专栏供稿。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实现了所谓的“30 岁之前获遍台湾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等奖(1980),时报文学奖散文佳作奖、报告文学奖(1982),金鼎奖副刊专栏奖(1982),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及作协文艺奖(1983),鲁芹文学奖(1985),《中华日报》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1987)等。
图片来源:林清玄微博配图1987 年,林清玄辞去工作,开始潜心佛教,闭关修行。不过,修行经历反而让他的创作更上一个“新高峰”——他推出了“菩提系列”和“现代佛典系列”丛书,包括《身心安顿》《烦恼平息》《清净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等名篇,总销售超五百万册,创下当时出版纪录。除了图书外,菩提园佛化生活艺术中心还出版了 72 盘“菩提录音带”。1990 年,“菩提系列”被《中华时报》选为“四十年来台湾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书”。自此,林清玄开始常年位居台湾各类畅销书榜单前列。虽然林清玄的作品也涉及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但最为大众所知的,毋庸置疑是他的那些充满“禅思”的散文作品。而散文畅销的背后,与商业出版的兴起和营销手段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为了推销作品,林清玄在岛内、美国、加拿大等地巡回演讲,曾创下一年 300 场演讲的纪录;90 年代初,他还主持了台湾电视公司《生活札记》节目,以及中国广播公司的《清凉时间》节目。与佛学、修行所意味的“出世”相反,林清玄反而是开始大量曝光在公众面前。1994 年,林清玄推出有声书《打开心内的窗》《走向光明的所在》,累计销售四百万册,在台湾掀起有声书风潮;同年,林清玄被台湾《成功》杂志评为“十大成功人物”。林清玄的高产属性也为其商业价值的成功变现提供了可靠保障。据 1995 年的台湾《出版情报》称,林清玄写作速度极快,几乎是一个月出一本书。在自传中,林清玄曾写道:“我写作的习惯,是同时写 10 本书甚至更多。包括我此时的自传每天在写作的时候,总是可以随时把稿子交替着换来换去,这一篇写累了,或者枯竭了,就换另外一篇。” 昨日,林清玄好友台湾作家季季也对中央社表示,“他非常专业,人家邀稿他也准时交稿,就编辑来说,他非常符合专业作家。”获得巨大成功后,林清玄一度因为婚姻丑闻而跌入谷底。1996 年他与妻子陈彩鸞离婚,并迅速娶了方淳珍 ,后者是“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年轻员工。林清玄被大众质疑为婚内出轨,在还没有“人设崩塌”这个词汇的年代,一些读了“菩提系列”的读者们极为触怒,斥责其言行不一;据台媒,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前烧书抗议,林清玄为此被迫取消当年所有演讲和公开活动。
图片来源:林清玄微博配图不过很快,林清玄就在海峡对岸“峰回路转”。1999 年他开始到大陆巡回演讲,反响巨大,成为人们心目中从宝岛台湾来的“心灵导师”,并迅速恢复畅销作家地位。新世纪后,他继续高产完成了《茶言观色》《茶味禅心》《人生寓言系列》,以及“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等新书,与张晓风、席慕蓉、三毛等台湾美文作家一起,长期占据了内地畅销图书市场一片天地。林清玄到了大陆有多火?《中国时报》在 2010 年作过一个有趣的表述:“过去 10年,他在大陆出版了 60 本书,到过 200 多个 200 万人以上的城市演讲。有 7、8 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教科书,入选数量仅次于,所以每年约有 1 亿个孩子读他的文章。《阳光的味道》则出现在高考试卷。这些孩子长大了,就成为新一代的林清玄读者。”正是在 2000 年之后,伴随着林清玄作品在大陆的大量出版发行,其散文名篇开始进入内地的教材、教辅和作文读物。第一本收入了林清玄作品的教材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师大附中编写的《初中语文读本》,收入篇目为《桃花心木》,2000 年 6 月出版;类似选文随后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教材、教辅。与此同时,林清玄的哲理散文也搭载着《读者》《青年文摘》以及题名为“心灵鸡汤”“智慧背囊”等各类畅销读物广泛传播。如果再往前回溯林清玄作品在大陆的整个出版历史,会发现其散文开始以文集形式在大陆出版,正是自“菩提系列”始。1993 年到 1995 年,作家出版社接连出版《凤眼菩提》《星月菩提》《拈花菩提》《随喜菩提》等,共 10 册。
“菩提十书”,作家出版社2017年新版,图片来源:京东而在此之前,林清玄作品多以单篇形式散见于各类文选,且并非局限于散文。最早收录其作品的是 1983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毓之编的《台湾游记选》,篇目为《合欢山印象》,此篇随后也被收入 1986 年漓江出版社编选的《当代中国游记精选》,作为选本中唯一一篇台湾作家作品。1987 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选的《歌女泪:台湾纪实文学选》,则收录了林清玄的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敢回头看牵牛》。值得一提的是,1987 年,延边大学出版社特别出版了一本林清玄文集《处女的号角》,与后来为读者们熟知的“心灵鸡汤”式散文不同,这些文章夹叙夹议、自成系统,关注台湾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危机,涉及对西方文明崇拜、消费社会兴起、媚俗现象、文化自觉等面向的反思。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的朱双一教授是最早对林清玄作品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林清玄的早期创作散文和报告文学并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关注,对传统和现代的反思;而80 年代中后期,从“菩提系列”开始,林清玄转向宗教情怀与人生关照,“他注重的并非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而是个人的自我修炼”。2015 年,林清玄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曾表示注意到近年来大陆作家的作品,他提到了女儿分享给他的张嘉佳的作品,并评论说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两岸年轻作家的作品在文风上已经没有任何界限,不像过去内地作品较为“沉重”,而台湾作家文风较为“轻快”。
林清玄图书宣传文案,图片来源:林清玄微博1 月 22 日上午 9:32 分,林清玄的微博个人账号发表了这样一条状态:“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配图为一只麻雀站立在树枝上。这条“最后的微博”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林清玄预知离开前的最后告别。大量网友涌入这条微博底下留言,向林清玄先生深情告别,或是怀念他的动人文句,目前为止,评论和转发已累计 5 万余次。中央社注意到,微博并不是林清玄“经营网路文教事业”的主要平台,虽然平时也不定时发表简单的心灵图文,但原本是设置了用户不能评论,不过,评论功能却在昨天上午 11 点左右被开启。在离世新闻未传播开之前,这个账号的粉丝约 15 万,截止目前已涨至 21 万。
今年 3 月,林清玄所著的新书《盛开于繁花的季节》还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斯人已逝,市场依旧热闹。题图:Aaron Burde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