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作家朋友是以散文创作见长的,还因此获过奖。想想在公安作家队伍中,以散文创作而出道,后逐渐涉及报告文学创作,甚至成为二者兼长的写作者,不在少数。然而,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散文创作的范围,就发现这种情况并不特别突出。那么,我们能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公安文学的范畴内,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其实在理论界,有一种说法是得到普遍认同的,那就是报告文学其实就是属于散文范畴的文体。如此划分与归类,主要是因为这二者都是讲究内容的真实性的,都在主观上排斥虚构。但报告文学与散文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报告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近于苛刻,散文却相对宽松得多。报告文学重在叙事,而散文更偏重抒情。
据考证,报告文学在我国的兴起与成熟,得益于上世纪30年代初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这显然标志着报告文学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有意思的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出现和兴起,也是在这个时期,却与报告文学的发展走了不尽相同的路。何其芳笔下的寂寞,丰子恺笔下的童真,由林语堂提倡、梁实秋和周作人等人付诸实践的幽默和灵动,构成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一座高峰。但也不得不说,当时散文家们面对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表现出来的闲适态度,与报告文学作家相比,多少显示出了思想上的局限。
也许就是这种原因,造成了散文与报告文学虽属同一个文学种类,但隐约表现出创作者在创作态度和创作方向上的某种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报告文学与散文都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二者之间的细微区别却渐渐地定型。在改革开放初期,报告文学的重要性重新得到重视,但也出现了是重视“报告”还是重视“文学”之争、甚至认为报告文学属于新闻作品范畴的肤浅认识,从而影响到报告文学的创作。总之,在中国文学领域,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关系,似乎若即若离,沿着各自的道路前行。
在公安文学领域中,为什么散文和报告文学的走向趋于紧密呢?这不仅仅反映在越来越多的散文写作者在创作报告文学作品,更表现在公安散文作家的散文写作主题与内容也渐渐地在向积极反映现实方面转变。散文与报告文学,在公安文学领域中甚至出现了某种融合的态势。这是好的发展变化,还是不利于二者创作独立性的趋势?
我以为,这是公安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既反映了公安文学的现实主义属性,也是公安文学为现实斗争服务的需要,更是公安文学创作者的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它带给公安文学发展的,必然是积极的影响和推动,是促进公安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的有益尝试。
有责任意识的公安散文作家一直在探讨散文如何为公安现实斗争服务的问题,而公安报告文学创作粗糙、简单、文学性不强的弊病也一直让报告文学作家头痛。不是说要求散文作家都去写报告文学,而是说散文的细腻笔法、抒情韵味、“形散而神不散”等特质,都会对报告文学克服弊病、提高文学水平有益。而火热的公安现实生活,也会激发散文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使散文写作中易出现的无病呻吟问题迎刃而解。散文和报告文学的“跨界”,在公安文学创作中将是一种双赢的趋势。
我在几篇评论中,都推荐了全国公安文联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组织创作的一批优秀散文作品。就那批作品而言,对公安事业的深厚情感、激情充沛的精炼语言和言之有物的鲜明风格,应该说代表了公安散文创作的一个高点。还有由公安部刑侦局和全国公安文联组织创作的报告文学集《中国刑警》,有多位知名公安散文作家参与创作,他们的写作经验对其今后的创作也是有益的。
公安文学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艺术探索无止境,也无禁忌,而现实主义的旗帜,应该是我们始终高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