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遇见散文诗_精美散文

  遇见,散文诗(共2篇)散文《遇见你,那时花开》遇见你,那时花开喜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回忆近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发现自己一直用哀伤守候着哀伤,寂寞继续着寂寞,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过得有多茫然。我们都是一个很容易寂寞的群体,只是寂寞苍老了容颜,却带不走伤悲。曾经以为,你一直相信爱情,爱情就会垂青于你。我很想相信 ,执着就会有...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遇见,散文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诗词鉴赏频道与你分享!

  喜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回忆近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发现自己一直用哀伤守候着哀伤,寂寞继续着寂寞,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过得有多茫然。

  曾经以为,你一直相信爱情,爱情就会垂青于你。我很想相信 ,执着就会有奇迹。可那些诺言留下的泪,究竟又是谁的不对?爱情这张白纸,最经不起的就是承诺。太美丽的画面总是爱得很虚拟,有很多话说给了空气。时间万岁,我总会无力伤悲 。梦幻一场不是为了午夜梦回,总是觉得没有谁能足够了解。

  感情会随着时间慢慢沉淀,感觉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时间会冲淡当初的感觉 。当感觉被注入了感情,欣赏就变成了爱。只是,有多少感觉,能被注入感情?

  曾经傻傻地付出过,以为付出终究会有回报。我并不是真的傻,只是曾经为谁心甘情愿。人生不只如初见。离别只是在转身,很多时候,一个转身的距离也可以蔓延至万水千山。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终无法体会爱的百转千回。

  爱得不够,才会容易举棋不定。十多年的生死约,最后也许会被抛弃在万丈红尘,没有谁会是谁的曼珠莎华。

  我从来都不喜欢刻意去遗忘什么。可是很多爱过的人,就这样渐渐在我的心里被抹去。不知道是他们影响太小,还是我太没心没肺。我只是坚信,残缺的记忆,在再完美的记忆里,也不可能换得来一个完美的曾经。我喜欢伪装自己,可是昏黄的路灯识破拙劣的伪装,这是用生命也敌不过的假象。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要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长厢厮守。

  一句离开,往往能幻灭很多憧憬的未来。爱与不爱的距离,很难用语言来说明。过程和结局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张小娴说过一句话,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去恨的人, 抒情散文精选,却伤痕累累。所以我总是明白,再难过,也不去恨任何一个人。那只是被伤害后做的最无谓的挣扎,伤不了别人,却容易刺痛自己。

  以前,总是以为自己很痴情,也许我并不是痴情,我只是不舍得,舍不得一段段快乐时光留给素心的那份流年似水,舍不得那段岁月馈赠给我们的一场场记忆。

  这么多年的青春岁月,就像是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里经历希望、失望到绝望,终究只是像梦。擦干眼角一不小心掉下的眼泪,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从此真的没心没肺。

  依然还是会有太多的来不及。心中的梦早遥不可及了,开始觉得自己年龄和心态有了距离。过了做梦的年纪,心渐如止水。

  文章的源泉是每个妙龄少女都曾经历过的或多或少的细腻情感。主要选取“曼珠莎华”这一意象,即彼岸花,花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花语是:悲伤的回忆。 当连彼岸花都流泪时,悲伤定已泛滥成海。谁会在乎曾经的泪水,谁又会回首望那曾经的美丽。这一凄美的意象像极了少女的微妙情怀,这种捉摸不透又牵扯你不断回味的感觉,经历过的人最能体会。华丽的词藻堆砌追求一种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有自己的些许过往,还有闺密的各种曾经,为祭奠走过的岁月抒一首唯美的诗。

  广播音画——《诗遇见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乐数字频道2015年重点策划的“全媒体”诗词、音乐赏析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中国之声新媒体、都市之声、央广新媒体“中国广播”客户端联合制作播出。

  背景:开播于20世纪80年代的《阅读和欣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节目,听众将其奉为不见面的文学老师,曾有后人将其特点概括为“三名”: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播讲。如今,媒体环境发生剧变,受众的收听习惯也不同从前,于是,在新的环境下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将“经典”创新重现,成为当代广播人的一个探索方向。《诗遇见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015年8月15日,《诗遇见歌》正式播出。作为向《阅读与欣赏》致敬之作,《诗遇见歌》在保留名人、名作、名播音员这“三名”的基础上,加入了“三新”的概念,即:新作品、新人物、新形式,有听众耳熟能详的新时代音乐作品、当代诗歌,有更贴近当代人生活的新故事,以及适应于全媒体传播的新节目形式。每期节目中,我们都将从现实生活中走进重温经典的旧梦里,一首熟悉的古诗,一支悠扬的老歌,飞越青春的千山万水找回大洋彼岸的一份真爱,推开尘封的历史之门品味江天一色的揽月怀人。15分钟,这是时针走过表盘的距离,可在15分钟的节目中,有着一段隐匿的历史,一位伟岸的英雄,一个倾城的佳人,一份潜藏你我心中的诗意与情怀,通过主持人的讲述,我们将在记忆与时光的远方穿行。

  诗歌:曾经有个诗的国度叫中国,曾经有个音乐的彼岸在中国。汉代时,毛亨为《诗经》作注,他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后来,这句话终成经典,它

  告诉我们:人若动情便会不由自主地想用语言去表达,可如果平实的语言已无法表达激动的心情,那么我们一定会“嗟乎”、“呜呼”地长吁短叹。不过,要是长吁短叹都不足以抒发你的情感,那么文艺的你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写出一首诗。可要是写诗都拦不住你的情怀,就请你把内心的那首诗唱出来吧!所以说,毛亨所注的这本《诗经》既是一本诗集,又是一本歌词。当我们想象那些温如其玉的西周君子在平原上往来种作,想象那些马革裹尸的战国勇士在沙场上浴血厮杀,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诗歌,他们不只是一个又一个草根诗人,还是一个又一个朴实的金嗓子。后来,等到了唐代的时候,一首首唐诗,更是成为一首首流行歌曲。盛唐时,白居易写下了长篇乐府名诗《长恨歌》,这首诗里的故事荡气回肠,这首诗中的爱情感天动地,可是,这首诗太长了,想把它完整唱下来对头脑和唱功的要求都实在不算低,以至于一时间里会唱这首歌的长安歌妓身价都要翻番。而再后来的历史,我们就都知道了——宋代的诗干脆叫了词,元代的诗干脆叫了曲。诗成了歌的一部分,甚至沦为了音乐的附庸,这件事儿让太多的诗人耿耿于怀。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