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散文美句 » 正文

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特征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白烨研究员主编的《2014年中国文情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认为,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变动不居的文学,因不断添加新的元素,混合新的关系,凝聚新的力量,在日新月异的变动之中,样态更加丰繁,关系更其复杂,格局更为缭乱,场域更显喧嚣了。持续不断地“新变”,已是当代文坛的常态化与主旋律。

  《中国文情报告(2014~2015)》设总报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坛热点等10个专题和附录资讯,分别对2014年中国文学、文坛发展与走向、现象与成果、经验与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细致的扫描。报告指出:从宏观层面上看,2014年的各类文学创作在题材的丰繁与多样,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讲述本土化,艺术本色化的突出特征。

  长篇小说的年度分体报告,在“乡土故事”“都市故事”“人文故事“三大板块,分别提及了贾平凹的《老生》,关仁山的《日头》,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孙慧芬的《后上塘书》,刘心武的《飘窗》,王跃文的《爱历元年》,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刘醒龙的《蟠虺》,宁肯的《三个三重奏》,阎真的《活着之上》,徐兆寿的《荒原问道》等作品。这些作品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关切现实背后人们的心理现实与精神境况,在人的心绪与时代情绪的探悉与把握上,更具锐意与新意,也更见深度与力度。

  在中篇和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方面,各分体报告在描述年度创作面貌的同时,都对该年度的重点与亮点作了勾勒与点评。如中篇小说沉潜于生活的深处,切近着生活的变异与时代的更替。短篇小说力求以“浪花”显现“激流”,以“尺幅”浓缩“万里”。纪实文学越来越能承载重量和负重前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民生和民计工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举措,在纪实文学写作中,都有及时而生动的反映。散文写作中,那种或在往昔岁月的缅怀中寻绎文化气脉之传承,或在蹉跎岁月的回望中探悉人生真谛之底蕴的取向更为彰显。诗歌借助各种诗歌活动和各种传播方式,使向来被看作是“阳春白雪”的新诗,得到了在所有文体里最为大众化的发展与普及。戏剧经由小剧场的蓬勃兴起,获得了较多的受众与稳定的市场,但年轻受众的增多,以及他们带有的时尚性乃至游戏性的趣味,却使这种表象的繁荣暗藏了危机。网络文学由强化管理和做强市场,表现出“规范化”与“主流化”交相辉映的基本走向。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