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平创作和出版了大量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如四部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以及《爱在山野》《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追踪雪豹》《麋鹿找家》《寻找大树杜鹃王》等多部大自然探险奇遇……安徽省政府很重视大自然文学,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极具发展文化战略眼光,在当代文学界也没有哪一位作家享受过地方政府如此的重视,我想这是安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意味着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以超群的品质赢得了尊重。下面谈谈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有世界自然文学所具有的一般性的特征外,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与我国其他作家的生态文学和自然文学创作相比,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有七个鲜明的特点。
探索姿态: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探索性和超越性。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位自然文学作家像刘先平那样有在大自然探索四十余年、从事三十多年的大自然文学创作的丰富经历和经验,国内也没有哪位作家像刘先平那样去祖国各地的山河、海洋、沙漠、湿地、高原去考察,去探险,去思索。
现代观念:由文学的人本主义转向生态主义的立场。这是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所表达的文化立场。由人的本位到大自然本位,是文学由人性关照转移到大自然关照。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地球是一个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是这个生命体的微小成分。
内涵追求:既表现自然生命的真实,揭示大自然奥秘,也呼唤生态道德,建构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既展示自然之美,也体现人的向往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两个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形式创新:跨文体的探索与包容。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虽然经历了由最初的大自然探险小说到纪实散文的转变,其最成熟的样式属于纪实散文体。它吸取了多种艺术养分,不但把散文、小说、传奇故事、探险小说、报告文学等的元素吸取进来,还包含了哲学的思考、诗性的关怀与科学的研究,也有多种文学的、文化的、科学的信息的交汇。这是一种真正的“跨文体写作”,是“互文性写作”,是作家中国文学创作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真正能够走向世界的文学。
审美趣味:大自然文学亲近大自然,贴近现代生活,与人的生命本源相连。人天生有一种审美情趣,去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生命里寻找本性与力量。
文化风格:作品里中国风格和东方情调。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具有中国特色,它在初创期完全是自发性的艺术探索,但成熟期逐渐吸收借鉴了欧美自然文学的有机营养,但更多的还是东方文化内涵。而且从刘先平的童年经验和教育经历来看,他的最初的文化营养就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他所描写的是中国的大自然,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只有生活在中国的特有的动植物,如《寻找大树杜鹃王》中的大树杜鹃、《爱在山野》中的黑麂、《谁在跟踪》中的金丝猴、《大熊猫传奇》中的大熊猫。
满足多层次读者审美需求:不但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大自然,理解生命,而且也唤醒所有人对大自然的珍视和对和谐地球的追求。刘先平大自然文学读者定位很明确,一开始就面向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而且首先在儿童文学里得到了肯定,因此拥有大量的读者,这也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但丰富了当代文学,还对当代文学创作有重大启示,也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观察自我,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立场和视野。
第一,重构文学空间,推动文学的多元发展。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参考性的具有经典性的样本。第二,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自我,推动全面生态道德的教育、建设生态文明,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张力。应该说,大自然文学在认知、审美、愉悦与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但它对促进人类进行自省则有着更大的作用。第三,有助于认识大自然,审视绿色地球的追求,引导国内日益热潮的环保文学、生态文学创作走向真正的现代性。当前环保文学、生态文学很多的都是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的,很多的是应景之作,缺乏真正的美学渗透力。第四,有助于张扬青少年的想象力,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展示了探险生活的魅力,也展示了野生动植物世界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哲理的魅力。可以说,大自然文学再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场景和大自然的基本生态,让读者走进了大自然,认识了大自然,理解了大自然。
第五,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安徽的一张文化名片,是中国的文学品牌。从另一层面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富资源,独创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张小影在一篇评论刘先平作品的文章里说过:“目前,只是大规模的出版他的作品还不够,因为他创作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的理念,是现在应该在全社会去大力倡导的。”在进行建设生态文明中,需要生态文化的熏陶,以高科技多媒体与大自然文学相结合,必将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创意产业。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学创作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大自然文学的艺术张力与文化张力是可以多方面阐述的。大自然文学为什么能够独辟蹊径走到当代文学的前头,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