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界前辈,将他们的智慧、将艺术创作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呈现在这里,让当代电影美术人关注电影美术创作的本真,让更多的电影人看到电影美术人的创造力。
金秋九月,由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著名电影视觉造型艺术设计展暨“柒艺术之视觉造型设计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
本次设计展特别请了十位电影美术师前辈:宋鸿荣、屠居华、邵瑞刚、崔登高、杨占家、钱运选、杨钢、梅坤平、高国良、张子恩,对其电影美术创作的珍贵“文献”资料作展陈。主办方甄选其中十余部电影美术作品,让观众重温1979年至1999年那段醇厚的电影美术创作时光。展出的作品包括:《火烧圆明园》《荆轲刺秦王》《鸦片战争》《崔登高》《霸王别姬》《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秋瑾》《苦难的心》《生活的颤音》。人们在这里感受电影美术名家的艺术初心,与大师一同展望中国电影视觉造型崭新的未来。
“致敬电影美术界前辈,将他们的智慧、将艺术创作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呈现在这里,让当代电影美术人关注电影美术创作的本真,让更多的电影人看到电影美术人的创造力,让世人了解电影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创作基础是非常有意义的。”策展人黄非表示,柒艺术之视觉造型设计展是中国艺术界第一次系统化地展示电影视觉造型设计的展览,即采用大师创作的气氛图、设计图等手稿资料,与采访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电影美术创作设计的流程和最终呈现的电影视觉效果。
“此次展览是中国首次关于电影视觉造型设计的展览,在这里展示的手稿、气氛图、设计图,是我们前辈们心血创作的代表,还有很多前辈的优秀作品,将在今后的展览中展出。”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作为本次展览总监,在致辞中说道,“通过此次展览,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前辈们的敬业精神。中国电影视觉造型艺术的辉煌是由一代代美术人的坚持和奉献共同支撑起来的。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现状,更是趋势。”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敖日力格则代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在致辞中表达了“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心声:“参展的几位先生都是我的老师,我无比敬佩。正是他们的谆谆教诲和专业精神指引着我们,让中国的电影美术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电影美术师走向前台,与观众近距离接触,拿出自己珍藏的原作奉献给观众,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宋鸿荣在谈到电影美术师创作历程时,深有感触,“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由导演、摄影师、美术师、人物造型师及演员等一起创作而成,各个岗位都很重要,每个电影人都是创作者。电影美术师的工作非常具有创造性,同一历史同一题材,美术师们都要创作出不同的风格和造型,不能重复,要有突破,要营造全新的视觉感受。为此,电影美术师是勤奋的、博学的,他们要运用自己的才能将文化、风俗融入到电影视觉造型、人物塑造中去。”
在活动现场,北京电影学院前侯光明先生和中国电影剪辑委员会会长周新霞女士先后表示,这是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关于视觉造型艺术的首次展览,也是老一辈电影美术人的首次集体亮相,意义非凡。到场嘉宾纷纷表达了电影美术作为电影视觉造型艺术的重要地位。作为当今的美术工作者,艺术总监冯放在现场表示:“艺术是薪火相传的,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大师的作品,从他们的采访、手稿、设计图中寻觅那些历史上传奇作品诞生的轨迹,对于我们这些后辈今后的创作很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