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电影台词 » 正文

有没有人有翻拍好的经典电影片段(自己拍的)三分钟的就可以有的话详谈

  首先,翻拍之所以难以被接受,是因为它难以超越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剧本的卓越,更在于它在当时年代里的“超越性”。琼瑶剧《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其“超越性”。在90年代的大背景下,轻松搞笑的剧本风格、不同于传统认知的跳脱活泼的人物形象、雅俗共振的整体定位,让《还珠格格》成了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假若以当下的审美标准重新去审视这部作品,它未必能达到我们心中满意的程度,但我们仍然愿意把它视为经典,而对它进行再翻拍,却没有办法再给我们与那个年代同等的力量了。除此之外,大多数的翻拍仍然处于模仿其形状的拙劣阶段。文化作品往往离不开其特有的社会背景和本土文化,影视作品同样如此。“美人在骨不在皮”,只顾模仿其“皮”会导致影视作品和现实的尴尬断裂,观众只能收获满屏的“距离感”,而正是这种“距离感”,导致翻拍的影视作品无法直抵观众的内心。正如2017年播出的翻拍剧《深夜食堂》(与原版日剧同名)迎来的吐槽——“哪有人夜宵出门吃方便面的”。居酒屋是日本的一种文化,强行照搬到荧幕上,只会让观众觉得做作浮夸。

  当然,翻拍剧也有其得天独厚之处。有“珠玉在前”的国民度,在宣发层面上很容易带来收视。有一些成功翻拍的影视剧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如台版的《恶作剧之吻》、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刘亦菲版的《射雕英雄传》等等。但是,这些“白月光”仍然只是少数,成功的“红利”很容易形成一种海市蜃楼,引来各方投资商盲目一哄而上。近些年来再翻拍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等,收视无一能激起浪花,不仅浪费了市场资源,还让影视剧创作陷入一种故步自封的状态中。

  翻拍剧或许有其捷径,但翻拍剧已经难以在影视剧市场立足了。无论是观众审美需求的变迁,还是对于“炒冷饭”作品一次次“扑街”的厌倦,“热门”影视剧已难以再有翻盘剧的一席之地。这预示着,影视剧市场的活力需要原创性注入,观众期待的是有生命力的作品。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都挺好》,正是影视剧市场的一种预兆。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一种常见的家庭形态,把现实中重男轻女、老人赡养、父爱缺席等等社会痛点演绎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也提供了网友在相应话题的讨论空间。这不仅仅显现了一部剧的生命力,更为影视剧市场注入活力,提供了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的讨论方向。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