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电影台词 » 正文

印度电影《老爸102岁》关注老年人有些台词很戳心窝子

  如今一提到印度电影,大家就先想到它所体现的社会现实意义,近年来也是佳作不断,一系列电影已聚焦过女性权利、教育公平、贫富差距等线岁》模式上一以贯之地使用轻喜剧的外壳,但关注的却是老年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多数观众表示,虽然印度电影基本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但该片指向的“老了如何活出精彩”和“如何看待死亡”等主题,仍引发了普遍而强烈的共鸣。

  《老爸102岁》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印度电影中常见的帅哥美女,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一对超高龄父子——102岁的老爸达特利要送75岁的儿子巴布去养老院,电影展现了这对奇葩又有爱的父子之间的对抗与和解。影片里的家庭结构,对中国观众来说也不陌生:孙辈远在异乡,父辈已老,父辈之上又更有祖辈。

  影片最大的看点是,在大多数人固化的印象中,老年人是老态龙钟、步履迟缓的形象,但这位102岁老爸却有着26岁的心态,乐观阳光,一头齐肩白发,走路虎虎生风,敢在大街上一跨拦下拒载的小三轮,把每天都活得鲜活又精彩。不过,现实中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老人是这样的,退休之后反而更忙碌,忙着旅游、忙着健身、忙着开发各种兴趣爱好。

  为了戏剧冲突,他75岁的儿子巴布无论是人生态度还是生活意志,与他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儿子活得有点“丧”,不苟言笑,生活规律,洗澡都要定时。虽然并没有生病,但一周要看一次医生。容易暴跳如雷,整个人死气沉沉又刻板僵硬,非常的服老。

  剧情设定上,达特利获悉吉尼斯长寿记录的保持者是118岁的中国老人(这里居然有点儿中国元素),立志要打破这一长寿纪录,于是他决定将75岁的巴布送进养老院,以便自己在不受打扰的情形下安心“增寿”。巴布无可奈何,只得和父亲达成协定,并按照父亲设定的任务,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人生“改造”。

  这个“空巢家庭”里,不走寻常路的超高龄老爸在明面上立了一个目标,就是活到超过118岁,而暗地里,其实他的目标是帮助儿子重新热爱生活,重建生死观。

  在这样的剧情设置下,老爸就开始“改造”老儿子,在他布置的这些任务中,老爸期望老儿子断掉对旧物的过分依赖,他让老儿子剪掉使用了数十年的毛毯,而这仅仅是为儿子巴布制订的情感“断奶”计划的第一步。之后观众还将看到老爸帮助老儿子回忆与亡妻的柔情缱绻,目的是不再沉溺于往昔而是对往昔释怀。还想办法破坏儿子跟医生的关系,等等。

  这一对老父子的关系,说起来也是中国人熟悉的,老父亲出于“我是为你好”而制造了冲突,老儿子则出于“你凭什么管我”而发起了对抗。于是75岁的老儿子从气愤、无可奈何,逐渐转变为在其中寻到乐趣,越来越热爱生活,长年面无表情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时,观众跟着也有些欣慰起来。

  《老爸102岁》的叙事格局极小,讲述的是家庭里三代男人的相处,人物简单,冲突可预料,所以也非常容易让中国观众共情。

  看看我们的身边,人老了后,都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儿女身上,想要儿女的陪伴,期盼逢年过节时看到儿女的身影。巴布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老人,他期盼远在美国的唯一儿子阿莫(就是102岁达特利的孙子)能常常联络自己,期盼看到孙儿们,但现实是儿子半年才给他打一次电话,甚至很少看到孙辈的照片。这些大概会引起不少老年观众的感慨。

  矛盾冲突始于远在美国的儿子的一通电话,他“终于”打算回来看望75岁的爸爸。这时102岁的达特利则给巴布布置了最后一个任务——赶走好不容易才回来的儿子。他分析了在美国的孙子之前写回来的信,这些信的最后一句大多是“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刚到美国立足,需要你给我打点钱,希望你能理解”,“我前段时间结婚没来得及告诉你,希望你能理解”……就连母亲去世,他都没回来而是“希望家人能够理解”,让两位老人早就伤透了心,所以他主动回国不过是贪图遗产。

  随后102岁的达特利也告知了老儿子事情的真相,因为他命不久矣,所以想在死去之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重新热爱生活。当然了,结局肯定是圆满的,75岁的儿子赶走了惯于算计的阿莫,重新振作起来,把快乐寄托在自己身上。

  电影中关于小一辈对老一辈讲话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希望你能理解”的套词,估计不少老年观众看到了会心有戚戚焉。而对年轻人来说,在看这部电影时,被触发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年迈的父母,可能会心酸,也会生出一丝悔意。

  电影勇敢地探讨了“如何面对老去”、“如何看待死亡”等,也描绘了乐观、独立、有生机的老年生活。记者发现,《老爸102岁》中不少台词很戳人心窝子, 比如达特利就吐槽老儿子,“(像巴布这个年纪的人),既害怕死,又害怕活”。也有家庭观的展现,比如,达特利跟巴布说,“我不能让我的儿子输给你的儿子”,还有“如果儿子长成了一个混蛋,就忘了他,记住他的童年就好”,等等。

  在《老爸102岁》这个极简的故事里,实际触及的是人口老龄化的严肃题材,但呈现给观众的却是轻松有趣的温馨小品,观众看完后不会苦大仇深,但会有思考。

  除了代入片中人物关系去思考家庭关系,不少网友也从自己出发,去思考“老去”这个不可逆的话题。有网友表示,这部电影虽然就一条主线,但引发自己思考了不少方面,比如躯体的老去与心态的年轻如何平衡?养子,是防老还是啃老?父母对于儿女永远无法替代与形容的爱,是否沉重?等等。不同经历的人都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心得。

  有网友认为,《老爸102岁》堪称空巢老人生活指南,当亲情无论由于何种原因而远去,都不应一味消沉或者自欺欺人。不能仅限于为了他人而活,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打开一些电影口碑网站,你总会发现,引进的印度电影的口碑都挺高,从《摔跤吧!爸爸》关注女性平等,到《起跑线》抨击教育体制,再到《嗝嗝老师》关注教育公平,等等,无一不击中社会的痛点。关于《老爸102岁》,记者看到,豆瓣评分7.6分,被评价为“102分钟的涓涓细流,用温暖治愈的情节打开人们的心扉”。

  对中国观众而言,《老爸102岁》里“102岁身体、26岁灵魂”的酷老爸、以及视亲情为无物的“逆子”阿莫,有点为剧情而刻意设置。但现实生活中催生出的“啃老族”、以及像巴布这样的“空巢”老人,其生活状态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群策群力。《老爸102岁》也开出了“药方”,但不是政策层面的,而是一个更具可行性的“自救指南”,片中劝说老年人不要迷信保健养生、不要保守恋旧,鼓励老年人追求新鲜事物、不因年龄而设限,宽慰老年人平静对待生死、理性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建议并不全是泛泛的“鸡汤”,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还是相当实用的,毕竟不少老人正如鱼得水地在这么做。

  近两年,印度电影几乎能月月见了,能引进中国内地的也都是精品。观众在大量阅片后慢慢都能总结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来。很显然,印度片的优缺点也都有,并非全是“神片”,但他们敢于触及现实社会问题,呈现上又有创新,优点就很明显,很套路的类型片制作方法,有印度人特有的乐观气质,制作规模不大,但娱乐性和话题性却强,着眼点就是你我身边的事。

  习曾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我们从习推荐过的书单中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邀请王刚、王劲松、佟丽娅等为我们朗读其中的片段。

  广大文艺工作者们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动,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五年来,一批文艺名家做客人民网,聊创作心路,话人生感悟。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