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在苏州拥有大批“粉丝”,住在姑苏区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曹史巷9号的戚启民就是其中一名“铁粉”。戚老伯今年73岁,平时不仅爱听昆曲,而且为昆曲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花十年的时间,编写出最全昆剧剧本。
戚启民6岁时,偶然听到父亲正在用竹笛吹奏昆曲,他立即被昆曲宛转悠扬的曲调给迷住了。一曲听罢,完全不过瘾,他用双手抱住父亲的腿,恳请父亲再吹了三遍,才放手让父亲离开。
高中毕业之前,由于要一边帮家里劳动一边上课学习,戚启民对昆曲的喜爱只停留在喜欢听上。高中毕业后,戚启民进入社会工作,对昆曲的热爱持续发酵。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戚启民除了留下吃饭钱,剩余的钱全部用来买了《增广诗韵全璧》,他想通过学习诗词韵律和典故,加深对昆剧曲牌格律的了解,“如果不懂诗词格律,就很难懂昆剧格律。”戚启民有事没事就会翻一翻《增广诗韵全璧》,以至于书的边角都已磨损。
随着研究的深入,戚启民开始在苏州昆剧圈小有名声。1985年,受昆剧传习所所长顾笃璜所托,戚启民开始编昆曲剧本。“当时,我越研究越觉得昆剧是个国宝,也想把现存的能找得到的工尺谱都找出来汇编成册,让昆剧能流传下去,所以我欣然接受了顾所长的嘱托。”戚启民回忆道。
2001-2011年,戚启民寻遍苏州图书馆,借阅所有能借阅的工尺谱,复印留底。如果图书馆里没有,他就去苏州戏曲博物馆找上海业余昆曲家李翥岡的手稿复印。收集到全部工尺谱后,戚启民开始编书。寒来暑往,十年间,每天三四个小时的辛苦工作,最终汇编了16本,共计1473出戏的《昆剧传世演出珍本全编》。“现在苏州昆剧院拍戏都要向我要剧本呢,这是莫大(博客微博)的荣光啊!”戚启民举着书自豪地说。
问起老人对昆剧发展的态度,戚启民严肃地说,昆剧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剧种,在文化底蕴达不到一定要求时,他希望不要贸然对昆剧进行创新,而是应该先对昆剧进行抢救性保存,这样才能让后代听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昆剧。严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