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在彭景泉的电影镜头里,有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情怀、神秘的边陲苗寨以及淳朴的苗家儿女,是热情、坚韧、质朴的代名词,也是远方游子的港湾,更是你我结缘的地方。那是地理上的家园,也是心灵的故土。
彭景泉一生致力于探索与推广湘西民族文化。当看了他的影片之后,你会明白他对民族电影事业的坚守,看到这个从业近五十年的导演内心深处藏着一颗牵挂民族根源、探访生命意义的灵魂。
彭景泉出生于1957年,是花垣县人,1970年开始参加工作,他称得上是改革开放的同路人。自古,戏剧与影视相通。1985年,彭景泉参演了潇湘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电视剧《花铺血案》,从此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次尝试导演,是在排练《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深山问苦》时,当时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板戏,为了更好地呈现戏剧效果,彭景泉专研学习,与演员一次次排练磨合,他说:“最后这出戏省里得了一等奖,这时候我才觉得戏剧还挺有意思。”那是一个机遇横生的年代,也是一个与梦同行的年代。
随后,花垣县花鼓戏剧院排演了大型历史苗歌剧本《带血的百鸟图》,导演是著名的花鼓戏导演张建军,彭景泉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来给他当助手,正式学习拍戏,并获得了张建军导演表扬,这让他真正开始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觉得自己可以做好它。
因对导演职业的向往与追求,青年时期的彭景泉决定将心爱的电影作为陪伴自己一生的事业,1990至1991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导演专业,1992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编剧。而后当编剧、做导演,直到现在。四十多年来,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直充满热情,他觉得无论这个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影视艺术仍然值得探索。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彭景泉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而对电影的高度专注也让他在这个行业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不过在他看来,人一定要时刻保持谦逊,因为成功可能令你变得进退维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电影人,在什么地方出生长大,对那个地方一定有很深的感情。时光变换,荣誉加身,但彭景泉对湘西一直牵挂着,写故事、拍电影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从自己熟知及热爱的故乡发掘素材。湘西对他的滋养也是全方位,全身心的,不仅仅限于从小熟知的人和事,更是会影响到他的气质和艺术秉性。
四十多年来,彭景泉穿梭于湘西与世界各地,看到了湘西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归途从山路十八弯变成了四通八达高速路,物质生活迅速繁荣,湘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是衣食住行。经过不断努力,2012年花垣县老寨村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民歌采风”,他还牵头成立了中国微电影大典组委会(湘西花垣)创作、中国(吉首大学)西南民族影视创作策划中心,搭建起了湘西民族影视发展和人才培养平台。
电影能为梦想插上翅膀,但故土永远是滋养你的地方。在推广湘西民族文化的同时,彭景泉也从未放弃内心里那股拍湘西电影的劲头。而微电影的兴起,给了他一个圆梦的机会,因微电影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而且灵活性较高。2014年12月以湘西苗族古歌传承发展为题材的微电影《寂寨》创作完成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荣获了国家文化部、湖南省广电局的各项殊荣。为了使湘西民族文化的镜头语言时间和空间更大,2016年始,在省民宗委、省广电、湘西州民族、文化主管部门、影片拍摄地的县(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拍摄地村支两委、群众的鼎力相助,资金非常匮乏,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彭景泉又相继自编自导出国家院线电影《嫁衣》《茶缘》等,获国家院线电影发行许可证。
他总是通过小人物的小故事,捕捉到湘西人灵魂深处的凝重内涵,例如他的电影《嫁衣》,通过电影男主角(吉首大学美籍客座教授汤玛斯)带着他的学生石梅婷在凤凰山江寻找传统苗族刺绣的经过,通过寻找相隔60年两件嫁衣的不同意义和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湘西苗族刺绣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湘西群众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和自信。电影《嫁衣》在2017年度,2018年度还分别荣获了4次以上的国内外大奖。电影《茶缘》时长达124分钟,通过苗家采茶女与政府边关守将曲折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现代精英“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共同发展”的伟大理念。彭景泉的民族电影镜头,始终立足于湘西民族文化的本土化叙事方向,坚守于湘西原生态民族文化主体性表达的艺术表现形式,赢获了湘西民族电影在世界电影百花园中的特别地位。
彭景泉说,这些人都是有所设想的,但当我回到湘西之后,我发现他们原来就在这里,冥冥之中的安排让我找到了他们。
在彭景泉每一部民族题材影片中,亘古不变的苗族古歌。苗歌拥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他认为苗族深厚的语言文化就深藏在苗歌的歌词中,歌词皆是源于苗族神话故事及古歌中的腔韵,词与词或句与句中,都透露着苗歌的神韵。
在彭景泉镜头中只要对准湘西,就会捕捉到一种难以言语的魅力,未必是景色有多美,或是角色有多么完美,而是,有一种从骨髓里渗透出来的洞悉和挚爱。他表示,影片的拍摄完全出于自己内心对于湘西民族文化的热爱,及对导演、编剧专业的一腔热情。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作为导演的彭景泉,正在做的就是关于信仰的一件事。彭景泉说,多次回到湘西,这里的人和事,就是他另一面的生活。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是过去留存在他生命中的印记。
彭景泉用第三者的视角去记录湘西苗族,又从民族性本身来挖掘其更深入的人文内涵。他说,近些年涌现出了一批很优秀的少数民族导演,拍摄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更符合主流市场,在观众看来也更通俗易懂,而他希望从更深层的角度,去记录湘西最真实的东西,传承和发扬湘西少数民族的精神与文化。
湘西之于彭景泉的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因彭景泉是英语专业出身,使得他在国外文化交流时,经常向外国友人介绍湘西民族文化,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带进美国讲堂,与他们共同探讨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将民族文化发扬出去。
文化,若是没有传承,就会彻底丧失生命力。彭景泉表示,希望社会大众能对民族文化影视制作更加重视,更深入地了解湘西文化,真正地走近它,一起让民族电影事业蓬勃发展。
目前,彭景泉2018年拍的新电影《老家故事》亦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与此同时,他还策划、编剧完成了以丹青苗族历史、文化为题材的新电影《丹青故事》,已报备国家,有望在近期内完成各项电影拍摄许可的审核工作。
彭景泉用镜头关注湘西故事,展现出了一个厚重多元的文化体系,多情热烈的故事,极具民族特色的影像,都让他离湘西的民族本源更近一步。当你和他面对面时会发现,他对电影艺术的升华,对湘西民族文化的热爱,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拍一部电影,更是一场探讨生活哲学的旅程,惊喜、震撼、感动、幸福无处不在。
相关附件下载:); }作者:彭 晗 石依婷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首页政务要闻政务联播县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