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电影台词 » 正文

干货 电影“正反打”全指南对话场景运镜看它没错!

  对话场景在每一种类型片中都是重要的一个场景,对话传递重要的情节信息。过肩镜头加上正反打,是大多数电影人的拍摄手法。

  但是对话一旦过于密集,就会拖慢电影的节奏。所以在对话场景中的拍摄手法,无论是选择过肩镜头还是单人镜头,都会让观众感觉到不同的信息内容和情绪内涵。

  被称为“正反打镜头”的剪辑通常呈现两个面对面交流的人物。摄影机镜头交替的展现每一个人,而另一个人缺席或只能看见一部分。电影制作者按照人物谈话流程和面部反应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有时,视角贴近每个人物的后背,将正面角色之外的另一个角色的肩部至于前景,这就是所谓的过肩镜头。

  正反打镜头时,最少要用到两个摄影机。依照轴线度(虚)线的一边,每个摄影机对准一个演员。最常用的就是过肩镜头,提示角色的存在。

  从过肩镜头开始可以帮助建立每个角色眼睛所看的视线和方向——因为我们可能无法总是从远景里获得这些信息,特别是在群体对话中。

  以电视剧《河谷镇》(《Riverdale》)为例子。一群高中生在一个公用休息室里讨论谋杀谜案的最新细节。这是一个典型的群像对话场景。在这个情况中,用一系列的过肩镜头设置,交代谁在对谁说话。

  然而,在后面的场景,导演使用更多的单人取景。这里的问题就是我们不再100%确定角色Archie在和谁说话。在这个镜头中,他在对Jughead说话。

  以上的镜头信息的判断只能通过角色轻微倾斜头部时判断他在和谁交谈。这时,其实用一个带过肩镜头会比较好。之后导演也的确用了一个略带前景的镜头来来解释Archie在对谁讲话。

  在电影《盗火线》(《Heat》)里Pacino和De Niro有一场经典的对话戏。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景的过肩镜头。这给了我们少量的提示、人物背景,以及情节发展。此时此刻,我们作为观众,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场景。

  随着对话变得更加私人,以及两个角色论讨他们的私人生活,镜头一边在保持过肩镜头,也一边在慢慢变近,维持着过肩镜头构图的相机慢慢接近。

  ——但角色在说到自己的杀人意图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过肩镜头变成了单一人物景别。这个单一人物镜头让观众感觉到他并不只是在威胁他对面的人,而且在威胁观众。这样就能达到紧张、黑暗、关于角色意图的强烈情绪感。

  第一,是镜头中演员的视线应该和角色的视线持平。观众是与某人的肩膀一样的水平线来观察这个对话的。如果角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破坏他们的参与度。

  第二,不要拍到背对着我们的演员的鼻子。鼻子可能会令人分心,而且经常是相机假设的轴线位置不恰当的视觉信号。

  单一人物镜头是对一个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呈现心理活动、情绪的一个很好的展现时刻。当拍摄单人镜头时,尽量用120mm焦距来拍摄,并且你要和你尽力展现的东西保持距离。

  从过肩镜头到单一人物镜头的镜头运动是非常常见的。这比直接切换到一个特写更生动,特别是当你努力去传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时,会更具整体性。

  来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勇者无惧》(Amistad)的场景,并且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单一人物镜头,而仅有过肩镜头,这个场景给我们的感受有多么不同。

  单人镜头(摄影机远):常用于反应镜头,展示角色在对话中的情绪反应和变化,而同时将观众保持在旁观者的位置上。

  如果你是一场谈话的第三方,你通常不会从一个斜偏的角度来看每个讲话者,更不用说从反打的镜头提供不断变换的视角了。

  如《公民凯恩》里,凯恩和妻子吃饭的镜头,两人开始面对面吃饭对话的时候桌子小,距离近,表现了两人新婚后的亲密关系,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两人距离扩大,对话逐渐冷淡,表现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非正反打就表现出了这种关系。

  比如Wes Anderson的电影里,会出现镜头180度摇动表现两人对话,落水狗里面开头几人围在饭桌的对话,谁说话反而使用谁的背面。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十二怒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等等,这些就不单单是指向对话场景,而是整个情境的调度、构图的把控了。

  但是现在在没有“正反打”的年代,电影是个组合拳,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个充分展现电影独特气质的年代,场景,气氛,明星融入一炉,综合体现和调动整体才是目标。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