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电影台词 » 正文

《乔乔的异想世界》:最悲哀的是乔乔不知道被关在笼子里的是自己

  起初以为《乔乔的异想世界》是一部像《美丽人生》一样的黑色喜剧类型,但其实并不是,《乔乔的异想世界》更像是一则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乔乔的异想世界》(原名jojo rabbit),直译为乔乔兔或许更适合本片所要讲的故事。

  乔乔是电影里的一个小男孩,但是他并不是像《美丽人生》里那个生活在父亲策划的游戏世界的犹太小孩,也不像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里那个把集中营当作游乐场的军官儿子,他是一个狂热的纳粹分子,一个宣誓要以自己的生命守护希特勒的德国少年。

  兔则是这个男孩的形象,兔这个不仅是乔乔的性格反应,也是与希特勒的鹰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影片中其他动物形象,更是能够让我们一下子想到了动物农场。

  当欺凌乔乔的士兵起哄喊出“jojo rabbit”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外号读起来非常顺口,甚至你还会跟着荧幕中的角色一起附和起来,而这就是一个纳粹小孩故事的开始。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浪潮》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高中老师和学生做了一个关于的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绝对服从,一开始学生也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后来越玩越沉迷于这个集体,整个实验也早已超出老师的控制范围,最后酿成了悲剧,被学校紧急叫停。

  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电影能够让我们对集体主义、等有更多的理解,也能够有所反思。正如尼采所说的,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一群高中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像乔乔这样三观还未形成的十岁小孩。

  《乔乔的异想世界》最后的落点虽然都是反战、和平、爱和自由,不过以一个纳粹小孩思想上的转变和觉悟为视角描绘希特勒青年团这一群体在当时看起来狂热如今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还是挺有看点的。

  关于影片小男孩的行为你或许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他们会那么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为希特勒效力,年纪轻轻就说那么大的词汇。这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希特勒青年团。

  希特勒青年团最初建立于1922年,前身是少年冲锋队,起初这个团体就像世界各地的童子军一样,通过野外露营学习一些军事生存能力,后来被希特勒进行整编成各种团。

  比如按性别划分为男团和女团,按年龄再细分为少年团和青年团,10-14岁属于少年团,14-18岁才能进入青年团。影片中的乔乔十岁,刚好符合入团的最低要求,加入的是少年团。这些团的日常训练都是有一个成年士兵领队的。

  电影开头乔乔所学的一些洗脑课程以及各种武器的使用和军事对抗策略,这些并不是突发奇想的项目,而确实是当时希特勒青年团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这些训练在小孩子看起来特别地有趣和好玩,所以吸引了不少的小孩主动入团,后来希特勒将其推广至全国,要求所有小孩都必须加入,据统计当时入团人数有800多万人。

  可能你会想,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热衷那些东西,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加入,确实有这样一小部分情况,不想加入也可以,给巨额的钱就行,而且小孩要加入父母不能拒绝否则会违法。当然还有另一些小孩更惨,他们因为跟不上这样的训练而被淘汰,被嘲讽,身心受到折磨,因此而选择自杀。此外,参加训练的小孩也常常受到成年士兵的欺凌和谩骂,其可怕程度远比影片中乔乔所遇到的。

  前阵子看到一个美国童子军申请破产的新闻,我便看了一下资料,想看看其破产原因,发现主要是因为起诉性侵官司太多,所以赔不起要申请破产。

  当然,关于希特勒青年团最为大家所知的是那支在诺曼底击败加拿大坦克团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也叫婴儿师。一开始他们的突袭确实赢得一时的侥幸,让许多人猝不及防,不过后来收到猛烈反攻,他们溃不成军,死伤惨重。

  希特勒青年团也是当时柏林的最后一道防线,希特勒鼓舞着这些少年继续抵抗,而自己躲在地下室,饮弹自尽。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也采用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去表现希特青年团最后的抵抗,看起来非常地滑稽,而乔乔也临危受命,被穿上党卫军的外套,当成俘虏带走。如若不是K上尉帮他脱了外套,他可能就没命了。这一幕的手法,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一个是救赎,一个是惩罚。

  后来战争结束,希特勒青年团被解散了,这些少年的大脑又被重新“洗刷”了一遍。他们被带去集中营里目睹那些犹太人的生活环境和尸体,他们重新回到课堂里被灌输民主的思想,他们回忆那段经历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的是什么。

  影片将这些真实的历史变成一场异想,为了向观众展示希特勒的精神控制,还特意将其变成小男孩身边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精神导师。

  此外,影片中到处存在各种身体器官。比如,屋顶上像双眼的窗户,逢人就举手打招呼,装满蝴蝶的肚子,系鞋带的双腿,以及各种被妖魔化的犹太人等等,但这些都不是表达的重点,重点是大脑这个器官。

  事实上,小男孩对犹太人一无所知,对战争一无所知,他们在希特勒的洗脑之下,成为一具具战争机器,他们仿佛没有自己的大脑,像那只被扭断头的兔子,犹太人对他们而言就是恐怖的生物,长着许多奇怪器官的生物。

  犹太女孩某种程度上是“拯救”小男孩的大脑的人,让他知道犹太人到底是怎样的,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战争还有诗和舞蹈,也让他有了一脚踢飞希特勒的名场面。他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而不是任由他人洗刷。

  而唤醒男孩大脑的是肚子里的蝴蝶,是母亲跟他说的爱,是他对犹太女孩的爱。从前是妈妈帮他系鞋带,后来是他帮妈妈和犹太女孩系鞋带。

  说实话,看完电影我其实没有太多感触,甚至我觉得电影远不如真实的历史有趣,不但没有能够拍出希特勒青年团的有趣,希特勒等形象设计也不够颠覆,这个异想的世界不是我所想象的世界。尽管影片里的很多细节很丰富,也很值得玩味。

  结尾两人跳舞那段看着也特别地油腻,很不自然的感觉,虽然给本片赋予一定思考的空间和意义,但实际上也就那样,乏善可陈。

  大概是疫情的关系,当男女孩深夜靠在窗口聊天的时候,男孩问女孩说,如果自由了,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喜欢这个场景,它倒是让我能够感受到被囚禁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宅在家里一个月都能够感觉到痛苦,更别说战争时期,那些要躲一年半载,被关一年半载,看不到日子尽头的生活。

  还记得小男孩写的那本书吗?其中有一页让我印象挺深刻的,画的是一个拿着钥匙的小男孩跟笼子里的兔子。

  拿着钥匙的小男孩是乔乔,他以为笼子里的怪物是犹太人,所以需要被关起来,却没想到,他实际上关的是自己,那是一只兔子,是他纳粹的一面。

  如果把这一层意思放大的话,那个小男孩就是纳粹分子,而笼子是集中营,里面是犹太人,纳粹分子以为把犹太人当怪物一样囚禁起来就能够使国家变强大,可是到头来,可悲的是他们没看清楚,关在笼子里的正是他们自己。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