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骨头】当年让我很感动的电影,特效做的很好,这个题材很难拍难得的是没有把庸俗当成卖点,但是这个电影有个致命弱点,它裁掉了我觉得原著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以至于我没读过原著的时候,感觉电影译名错了,我觉得最后应该苏茜有个独白,配上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情节“我的死最终造成了家庭的和睦,犹如身体上的骨骼,尽管有了缺失,但在不可知的未来长出了新的骨干,变得圆满完整。现在我终于明白,我一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换来了这一神奇的生命循环”之后再说“我姓沙蒙,和鱼一样的名字,名字叫苏西。14岁时被谋杀,那是1973年12月6日。我短暂的停留过,然后离开。望你们都长生又幸福。”后来我读了原著才知道作者也是性沁受害者之一,虽然书很普通但是我对作者肃然起敬,一个女性能坦然面对自己被性沁的事实,能把这件事公之于众,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而再有这种经历的情况下,她并没有对这个世界充满负面和恶意,人性在她笔下仍然单纯而美好,这是多么坚强的内心和多么巨大的能量,我觉得作为女性她是伟大的。我想她做出了表率,不仅给予了很多同样经历的女性以鼓励,而且说明了在这种事情上,受害者并没有错,说夸张点这是对于受害者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反抗。现在很多人的三观是偏的,这种悲惨的事情发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可是有些人不去指责施暴者,却指责受害者穿的太少了,指责受害者晚上出门,可如果受害者只有九岁,受害者还在上幼儿园呢?更有甚者,我遇见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红,竟然说中国女性应该穿布卡,难道木丝林国家就没有这种悲惨的事吗?如果一个人真的做到能坐怀不乱,女性穿什么很重要吗?难道男的晚上不出门吗?男的夏天赤裸上身也影响市容吧?指责的人却没有那么多。说这个话题,纯属有感而发,敢说的同时我也承受着压力,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崇尚个性,有些人以极端言论为荣,有些人断会断章取义,所以你们说我直女癌也好,女权婊也罢,哪怕如今社会世俗滚滚而下,我仍然会这样做人,我坚持我的看法,我只是希望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要觉得自己的一句话算不了什么,可能你们所有人加在一起的影响对于受害者比施暴者都大,所有人都有责任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而不是让她们在舆论的压力下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两小无猜】我不太喜欢这个电影,当然这仅仅是我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伪文艺青年,有些时候我很现实。我理解大部分人喜欢它的原因,因为现实中的爱情不完美,世界上也没有太多人自由无束缚,我们也不能不顾一切的追求炽热的浪漫,利用文艺将感情升华成完美的样子,说出了大部分人心中的向往,才让大多数人被震撼被感动,所以这是我个人的问题。
【珍爱人生】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我买了原著,我觉得电影超越原著。珍爱的幻想唤起了我的共鸣,来自珍爱自己内心的不肯放弃的毅力,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虽然我没有她那样悲惨,但是经历过一些事之后我也经历了一个希望自己不是自己到自我认同的过程。世界上没人珍惜你,请你珍惜自己,破茧成蝶的过程虽然狼狈不堪但是充满希望,这个世界一直都很黑暗,但是总归有人性在闪光。然而这个故事最后还是悲剧,珍爱患了艾滋病,我觉得这很真实,可她仍然坚强顽强,哭着看完觉得或许对于我的烂人生,我不应该听天由命
【别让我走】我觉得这个电影配乐不错,我不懂音乐。这个电影是我要课前演讲石黑一雄找视频时找到的,是我看的几乎最惨的电影,大半夜看的在床上呜咽,好几天心情都不好,以前我不太关注科技的问题,我的爱好及我的专业都是人文学科,但是看完这个电影从此我坚定的反对克隆人。后来我买了原著,发现电影有个致命缺点忽略了原著的主旨,只注意到了情节刻画,忽略原著深刻的内涵,使质量大打折扣,比如这句最重要的话“那天我看着你跳舞的时候,我看到了某样别的东西。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迅速来临。更科学,更有效,是的,对于以往的疾病有了更多的治疗方式。那非常好,却又是一个非常无情和残忍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紧闭双眼,胸前怀抱着那个仁慈的旧世界,一个她内心知道无法挽留的世界,而她正抱着这个世界恳求着:别让我走。”没有了它电影名根本没意义还有作者借克隆人之口对生命的探索。但是这电影有的地方很不错,比如在这些永远不能尝到白发的克隆捐献者旁边总会出现健康的白发老人和窃窃私语的人,这种对比让人非常心酸
【怦然心动】这个故事里的爱情太过理想化了一点,不过除此之外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认为这个电影超过【两小无猜】。我喜欢女主角,很多爱情片的女主角就像一株病梅,对于悲惨只能逆来顺受,等着男主出来拯救,她们的美千篇一律而又畸形,而她像一颗仙人掌,美的自然而然,不带有雕琢的痕迹,就算男主没有出现也能自然而然的快乐生长。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不应该禁止早恋而是应该加强性教育,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有些事堵不如疏,都是正常人该有的感情,年龄到了禁止也没有,有时候可能还适得其反,小学生怀孕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我觉得原因是家长对于恋爱这种事讳莫如深,对于性更是畏之如虎,才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或叛逆心做出这种事。其实恋爱正确疏导之后我觉得很可能还有利于学习,我上学的时候年组第一都谈恋爱,最搞笑的是我在大街上遇到他和她男朋友,走过去之后我妈竟然说“上次家长会还看见那小姑娘了呢,怎么不念了呢”我说“念呀还考年组第一呢”我妈“哪个念书的小姑娘能谈恋爱呀 ,谈恋爱都是学坏的”弄得我一阵无语。说真的,我家对我早恋这件事把控的各种严格,上学全穿我妈旧衣服破裤子,书包拉链都拉不上那种,头发一周洗一次剪的像个男生,我家并不穷我妈只是觉得上学就该这样,结果我是没早恋但没少同学排斥,最苦恼的事上了大学逼着我打扮让我去找对象,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打扮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异性接触,在恋爱中处于被动也处理不好关系。
【匆匆那年】这个电影是我在电视上看的,看完不仅没有感受到一点怀念的气息,也没有唤起任何回忆,心中只有两个字“呵呵”,或许是我的青春真的是太单调乏味了吧,也可能是生于市井,早早的看管世态炎凉,我觉得这个电影真是傻的够可以的了。这并不是我的青春,我被雷的七荤八素的,因为它我对中国青春电影抱有绝望的态度。比起【匆匆那年】这种过于“魔幻”的电影,我更期待中国出一部名叫“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史诗级青春悲情片,去祭奠那些我们在成绩单里苦苦挣扎等待“黑色六月”的青春年华
【星运里的错】电影拍的不错,我无感的原因是,同一题材太多了,不论书还是电影 比如小说【我死以前】改编电影【活在当下】、电影【最后一次的初恋】情节都是大同小异,还有【姐姐的守护者】也有类似情节,我发现只要什么内容一红,就有无数人跟风,像一群狼撕扯一块肥肉,很快这个题材就被写烂了,拍烂了,让人再也感动不起来了,经典就是这样被毁掉的,看来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缺乏创新意识
【男孩别哭】他们没有错,有错的是这个世界,我觉得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就应当被尊重。其实在中国因为传统观念的问题,很多人对于同性恋和性别认同障碍是排斥的甚至是恐惧的,有很多父母甚至逼迫自己同性恋的孩子与异性结婚,结果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其实借助于科学的力量,人完全可以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至于同性恋,你情我愿的情况下难道有什么问题吗?中国没有出台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我希望以后会出台,而且写进教材,让一代懂得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